自2014年首次报道人感染H5N6流感病毒以来,H5N6不断在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家禽中暴发流行。作为一种新型流感病毒,H5N6的基因起源、进化机制和流行趋势尚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日前,在中科院院士高福的带领下,中科院微生物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与院外多家单位密切合作,在在H5N6禽流感病毒起源和进化机制研究中取得突破,相关成果发布于《细胞宿主与微生物》。
自2014年首次报道人感染H5N6流感病毒以来,H5N6不断在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家禽中暴发流行。作为一种新型流感病毒,H5N6的基因起源、进化机制和流行趋势尚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日前,在中科院院士高福的带领下,中科院微生物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与院外多家单位密切合作,在在H5N6禽流感病毒起源和进化机制研究中取得突破,相关成果发布于《细胞宿主与微生物》。
自2014年起,科研人员对我国16个省份和地区39个市县的禽流感病毒流行状况进行持续监测。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以H9N2为主,长三角、华中、华南地区有一定比例H7N9存在,而在长三角地区以南H5N6比重增大,逐渐取代H5N1成为优势流行毒株。病毒与宿主相关性分析表明,H5N6和H6N6是鸭群中主要流行的病毒亚型;而鸡群中则以H9N2流行为主。鸭群在H5N6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进一步的基因起源与遗传进化分析显示:H5N6源于H5Ny与H6N6的重配;H5和N6基因的组合模式表现出进化谱系特异性;内部基因在病毒的流行和传播中,不断与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重配,形成至少34种基因型,并且自然筛选出4种优势基因型(G1、G2、G1.1、G1.2)。值得注意的是,G1.2与H7N9和H10N8病毒基因组成形式类似,且至少造成5例人感染。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带毒禽类或污染物而感染,尚未实现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同时H5N6病毒已经在猪、猫、野鸟中被分离发现。H5N6对家禽、野鸟、哺乳动物及人的感染,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开展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阻止病毒在家禽中的传播范围继续扩大。
该研究揭示了H5N6病毒的进化规律和流行趋势,对我国和世界禽流感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