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研究结果描绘了,一幅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HIV感染有效防治的美好蓝图,并将成为抗击并终结HIV-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武器。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行动起来,紧跟科学证据脚步,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和人力资源,以便扩速扩大全球HIV检测及其治疗覆盖率。科学为证,我们再无理由无所作为。
1996年7月,艾滋病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活动家纷纷来到加拿大温哥华,参加第11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中,医疗人员和患者首次了解到一种抗HIV感染的有力武器,即以蛋白酶抑制剂为核心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2000年到2014年间,ART方案挽救了全球约780万患者的生命。此后近20年,联合疗法产生的持久疗效在许多患者身上均有所体现。
尽管已取得一定成功,但当时医学界关于ART方案的介入时机仍充满争议。特别是考虑到首个获批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临床医生及其患者会仔细权衡ART方案的利与弊,似乎 ART方案的介入时机取决于患者的疾病分期。既往研究证据更支持在HIV感染后期,即CD4+T细胞计数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应用该方案。然而,10多年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药效评估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认知。
此外,研究人员一直在积累关于HIV阴性个体接受ART方案预防HIV感染(即暴露前预防,PrEP)的数据。来自法国的IPERGAY研究结果证实,对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包括本身是男性的变性人)这一HIV感染高危群体,“按需”接受PrEP治疗方案安全且有效。研究表明,相比摄入安慰剂的个体,性行为期间“按需”接受PrEP治疗的个体HIV感染风险降低86%。该项里程碑式的干预研究结果发表于本杂志(2237-2246页)。
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对于HIV感染者及其未感染性伴侣,无论CD4+T细胞计数水平如何,尽早启动ART方案始终利大于弊。PrEP方案既能保证患者的可耐受性,同时又能安全有效抑制HIV传播。
10年间,三项大型国际性随机、对照研究分别解决了关于ART方案介入时机的三个关键性问题。首先,临床医生及患者均担心长期摄入ART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同时想明确,对于部分患者,是否长期治疗比病毒本身对患者的伤害更大。此外,ART方案的花费及使用不便带来的现实忧虑日益凸显,同时还存在患者依从性差的风险以及潜在病毒耐药的可能性。
注:原文英文于近日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原文链接:Ending the HIV–AIDS Pandemic — Follow the Science
专题报道: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