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由来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Amanm、Jarvis(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于1905年世纪,在母亲去世时,Amanm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Amanm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个母亲节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在这次节日里,康乃磬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以此流传下来。
年轻妈妈:30岁开始每年妇检一次
专家提醒,女性从30岁开始,至少每年做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时间应安排在月经结束后3-10天内,因为此时更容易配合医生的检查。30岁的女性常规妇科检查包括妇科B超(子宫、卵巢及附件、膀胱等),了解内生殖器的情况、病变,其次是白带常规,检查是否感染霉菌、滴虫、衣原体等。
这个年龄段的女性,除了常规的妇科检查外,还要特别重视乳腺癌、宫颈癌等肿瘤方面的筛查。
30岁的年轻妈妈应进行乳房的自我检查,每月一次。养成良好的自查习惯,熟悉乳房的正常形态及触摸时的感觉,一旦有异常就很容易引起警觉。在自我检查的同时,专家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房专业检查:做乳腺红外线扫描或乳腺B超。这两种检查互为补充,一般建议先做乳腺红外线扫描,再做乳腺B超。
除了在保护自己的乳房外,30岁的女性也不可忽略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的生成是非常缓慢的过程,一般的宫颈癌癌前病变发展成为宫颈癌大约需要5-10年时间,这期间做宫颈防癌细胞检查,有助医生发现到子宫颈细胞微小的早期变化,这使癌症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被狙击。
中年妈妈:留心更年期
妇女停经后,因为缺少女性荷尔蒙,骨量会减少。而骨质流失难以察觉,通常要到非常严重时才有症状,骨质流失对人体最大的威胁就是造成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危害最大。所以,60岁以上的妇女应筛检骨质疏松症。未满65岁但有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停经妇女则应与医生讨论是否做骨质密度检查。
另外,要学会看症状,比如中风、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妇科病和常见癌症的症状,特别要留意心脏。通常,人们认为心脏病主要是男性的常见病,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在许多发达国家,心脏病也是女性的一大克星。
专家提醒,当女性接近更年期的时候,患心脏病的几率开始上升,最后和男性心脏病的患病率一样高。所以,每年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必不可少。
老年妈妈:爱护骨质和心脏
随着女性卵巢的完全萎缩,雌激素降到了低点,此时骨质疏松、肿瘤、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很容易“登门拜访”,让人防不胜防。
骨质流失对人体最大的威胁就是造成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危害最大。所以,60岁以上的妇女应筛检骨质疏松症。未满65岁但有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停经妇女则应与医生讨论是否做骨质密度检查。
另外,要学会看症状,比如中风、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妇科病和常见癌症的症状,特别要留意心脏。通常,人们认为心脏病主要是男性的常见病,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在许多发达国家,心脏病也是女性的一大克星。女性在接近更年期时,患心脏病的几率开始上升,最后和男性心脏病的患病率一样高。所以,每年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必不可少。
专家建议,由于疾病已经正面来袭,生活习惯、营养、运动方面的调理就更为重要。作为子女,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多关心年迈的母亲,平时多陪陪母亲。
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疾病
女性40岁后步入更年期,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骼中的钙逐渐流失,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将大为增加,中年女性比同年龄男性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另外,女性40岁-60岁,因新陈代谢减缓、卵巢功能衰退引发内分泌失调等原因,是妇科肿瘤的高发期。
因此40-60岁的女性,应做好定期体检,至少一年一次,关注骨质疏松、妇科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各方面的情况,以做好健康管理,早发现早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身体各组织器官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一定的改变,体质会逐渐减弱,而疾病会逐渐增多。所以,中老年人更需要通过体检来早期发现疾病。
中老年身体检查有哪些项目?
一般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四项、肾功3项、血脂4项、空腹血糖、肿瘤2项、甲状腺功能3项、男女专项激素检查、血流变、内科、外科、眼底、耳鼻喉、188体育平台论坛 、心电图、经颅多普勒、腹部彩超、盆腔彩超、心脏彩超、颈椎正侧位、女性还有女性癌抗原2项、妇科检查、TCT检测、乳腺彩超。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1486号
京卫网审[2013]第0193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