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前奏和必经环节,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之间的复杂变化,但随着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使大量抗肝纤维化药物得以开发,尤其是中药,显示出其独有的优势。扶正化瘀胶囊/片作为我国现代中药的典范,研发至今已30余年,经大量高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使其具有Ⅰ级循证医学证据,并与2009年启动美国Ⅱ期临床试验,成为我国抗肝纤维化中成药迈向国际化的先驱,该试验结果将在2013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上公布。让我们从专题中了解扶正化瘀胶囊/片,了解中药国际化进程。
在今年的第十四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会议上,肝纤维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问题备受关注。今年8月即将在深圳召开的第十八届中西医肝病会议也将对肝纤维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肝纤维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的原因包括:①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等)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病理阶段,且中国肝纤维化患者数量巨大;② 出现了一些新的肝纤维化无创技术[如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和fibrotest等];③ 抗病毒等病因治疗不能解决肝纤维化的所有问题,针对肝纤维化本身的治疗(如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胶原降解等)开始受到重视。
实际上早在2006年8月,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委员会就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有关肝纤维化的指南《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今天我们再看该指南的主要内容,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肝纤维化研究的进展
近二十年来,肝纤维化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详细】
【点击下载《肝纤维化中医细节和诊疗指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于1993年11月在河南洛阳召开的第5 届学术交流会上制定了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标准,2003 年重庆第15 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会议将此修订成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本方案已公布8 年,近4 年来经过专业委员会专家的多次反复讨论,重新修订的2011版诊疗共识如下。
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广泛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肝脏弥漫性纤维化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为多种慢性肝病晚期阶段的共同结局。肝硬化发展到肝功能失代偿期,临床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症,可并发消化道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以及原发性肝癌等。肝硬化的病因很多, 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感染、酒精中毒、药物与毒物损伤、胆道疾患、遗传代谢缺陷、自身免疫性损伤等。我国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居于首位,近年来酒精性肝硬化明显增多。另外,临床上有少部分病因尚不清楚,称为隐原性肝硬化。
根据肝硬化临床表现和病变特点,代偿期多属于中医癥积的范围,失代偿期出现腹水则属“鼓胀”。【详细】
【点击下载《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