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回首,不禁感叹:2012地球毁灭看来就是一个传说,但2012中国急诊医学事业多方位地走向强盛之势确属有目共睹的事实。仅就急诊抗感染诊治方面来看,急诊医生无论是在认识理念上、还是在实践能力上的进步都是实实在在的;与此同时,由于急诊感染宿主构成与状态的变化、细菌耐药形势的恶化、政府管控干预力度的强化等因素,我们仍然面临诸多困扰。本专题围绕急诊医生实施抗感染治疗的主题,盘点进步,反思困扰,并试图提出应对策略。

联盟成立,步步为营

2012岁末急诊医师分会急性感染诊治联盟的成立,有“水到渠成”之势了。该联盟吸纳许多有才华、有热情、肯奉献的急诊同行,尝试有目标、有步骤、责任分明、高效保质地完成急性感染领域的诸多任务。[详细]

基于感染,全面提高

感染,尤其重症感染,是一个累及全身的疾病或病理生理状态。急诊医生在处理大量复杂的重症感染患者过程中,包括救命复苏、病情评估与分流、诊断与鉴别诊断、给出并实施初始正确抗感染治疗方案以及保护。[详细]

规范队伍,有“法”可依

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抗感染治疗领域内,不乏国际、国内以及多级别的指导原则和指南、共识等,但在中国急诊医学科独立并崛起的30年间,始终在借用其他学科的指南或共识,用于极具独特性的急诊急性感染的诊治当中。[详细]

自上而下,夯实培训

在筹划并准备一年之后,2011年底,伴随着上述共识的发布,正式启动了“急性呼吸道感染规范治疗中国行”(START)全国培训项目。2012年,该项目参与了国内全部急诊顶级学术年会,包括4月的北京协和急诊峰会。[详细]

搜集信息,积累证据

在起草首个急诊感染共识的过程中,专家们最深切的感受是自身数据和证据的匮乏,在共识更新之时、甚或由共识升级为指南时要纳入更多自己的证据成了专家组最大的愿望。在START项目数十场巡讲中,向不同区域、[详细]

    过去一年急诊医师在急性感染的认识水平以及诊治能力上的提高,从一个侧面清晰反映出这个新兴学科扎扎实实的进步,这种进步得到了政府、百姓、同行乃至急诊医师自身的认同。当然仍存在很多,此困扰是成长和发展中的困扰,正在通过所有急诊同道的齐心努力而逐步化解。“惟其幼小,所以希望正在这一面”;面对未来,急诊人将无怨无悔而前行。

诊断是核,难中之最难

与传统学科相比,急诊科在面对急性感染患者时,有更多的工作内容,例如,病情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场所,合理分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中最大的考验就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很有限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诊断。[详细]

存在盲点,主动求助

急诊科是新兴边缘学科,发展迅速且模式复杂多样。在现有体制下,与传统学科相比,在感染相关的问题上存在一些盲区。例如,感染控制管理经常会忽略急诊,或因为评审项目中没有涉及急诊标准。
[详细]

参差不齐,资源倾斜

在几乎所有领域中,都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临床医学、急诊医学不可能是例外。在缩小差距方面,笔者认为,健康相关行业应走在最前面,因为生命权、健康权的平等是最重要的人权目标;而急诊最应迈出第一步。[详细]

国情、院情、科情有别

2011年4月,面对愈加严峻的全球性细菌耐药问题,卫生部启动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整治活动。2012年出台急诊专用指标,即,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占急诊就诊人数比例不能超过40%。然而,40%“一刀切”很难。[详细]

深陷“僵持”,应科学与人文并举

一般看来,科学技术发展总是好的,且能为人类带来利益,但若掌握高深科学和精尖技术的人不能恰如其分地操控它们,未能形成一种用以约束运用科技自身及其所带来利益的欲望的力量,则科技本身就是“双刃剑”,所带来的问题常超乎我们的预料。[详细]
主页 | 广告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040853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同意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