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此感到自豪。
2011年,屠呦呦接受了美国《临床研究期刊》的专访,她表示,在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当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对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也是难以表述的。
屠呦呦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此感到自豪。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表示,“很荣幸,这两条路我都走了”。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释疑:诺奖获得者缘何年龄偏大?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是59岁,而刚刚获得诺奖的屠呦呦已是85岁高龄。为何诺奖获得者年龄普遍偏大?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教授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从提出到获得诺贝尔奖一般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科研成果需要反复检验。有的科学家可能年轻时就提出一项新发现,但可能几十年后才能获奖。如华裔科学家高锟从1966年提出光纤通信理论到2009年获奖,经历了43年时间。
正如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所说,“我的论文发表15年后,我便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点和‘光纤之父’高锟相比,我是幸运的”。今年因“上帝粒子”而获奖的两位科学家已年近八旬,他们的理论从提出到被证实,再到获奖,时间跨度也近半个世纪。即使如此,该理论也并非完美。
当然,有时科学发现被证实也会很快完成,比如1956年杨振宁、李政道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在吴健雄1957年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引起科学界的震荡,同年二人获诺贝尔奖。
更多内容请点击: 2015年诺贝尔奖专题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