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

一封信,两地情

作者:张方方 吴翠焕 薛晶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5-09-22
导读

         近日,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廖玉华主任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它来自自浙江省缙云镇,为一位94岁老人所写,依旧笔力苍健,干净利落。然而,浙江与湖北相隔千里,年事已高的老人因为何事要给廖主任写信呢?

        近日,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廖玉华主任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它来自自浙江省缙云镇,为一位94岁老人所写,依旧笔力苍健,干净利落。然而,浙江与湖北相隔千里,年事已高的老人因为何事要给廖主任写信呢?

        原来这位应姓老人家的父亲早在1980年时因病在武汉协和医院治疗。在住院的诊疗过程中,武汉协和医院的医务人员的高明的医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应老的父亲最后还是因病救治无效而离世,但从此他对协和医院倍感亲切,牢记不忘。多年来,每次看到有关于武汉协和医院的报道和文章他都格外关注。偶然的一次,老人在翻阅文献和科普资料中读到了一篇廖玉华主任所写的关于他汀类药物逆转斑块的治疗方面的文章,老人家惊喜不已,恰巧目前自己也在服该种药物,于是老人家结合自己的病情写信咨询廖玉华主任,信中老人家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的身体状况,饮食情况,还附上自己最近在当地检查的病例资料。

        廖玉华主任收到信后甚感意外,同时也对老人家对武汉协和医院的信任感到由衷的欣喜。结合老人提供的病史信息和资料,廖玉华主任在百忙之中给老人家认真的回了信,生怕老人家看不清楚,廖主任细心地把字体放大了。回信中针对老人提出的疑问廖主任结合老人家的病情给予了详细的回答和健康指导,叮嘱老人家保持愉快的心情,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

        这小小的一封信,牵动着医患之间一股温暖的力量。当手机和网络走进我们的生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便很少再执笔写字。书信往来那种传递着微妙情感的文字是那般温暖。廖玉华主任说“收到一封用笔写的信和收到一条短信的感觉是不一样,这封信,寄予的是信任,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和谐医患的证明。”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