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

江苏省人民医院“夕阳红歌会”:演唱者都是历经抗战的高龄患者

作者:何雨田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5-09-06
导读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傍晚18点整,当天边映出了夕阳的红色,省人医老年医学科楼下荡起了整齐划一的歌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坐在轮椅上的耄耋老人,他们穿着病患服,在病房楼前围城一个圈,一首接一首地唱着红歌,追忆那抗战的岁月。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傍晚18点整,当天边映出了夕阳的红色,省人医老年医学科楼下荡起了整齐划一的歌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坐在轮椅上的耄耋老人,他们穿着病患服,在病房楼前围城一个圈,一首接一首地唱着红歌,追忆那抗战的岁月。

        据悉,这群老年患者来自老年医学科心血管I病区,他们像这样齐聚在病房楼前唱红歌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了,活动自18点开始、19点结束,几乎每天都有、雷打不动,每次都有十几二十个患者参与其中。他们有的拿过抢打过鬼子,有的参与地下党侧面为抗战做过贡献,其他的未打过鬼子但也亲历过抗战。

        “组织者”胡广兰:她小小年纪就加入战斗

        现年90岁的胡广兰奶奶在这个病区已经住了有10多个月了,是这里的“老病号”。记者所见,她像是“夕阳红歌会”里的“组织者”,到时间了就呼朋唤友地召集病友坐在一起,号召这个唱完,又鼓励那个唱,整个氛围被她吆喝得热烈起来。

        说到“夕阳红歌会”这个活动,胡奶奶感触良多。“我在很小的年纪就参与了抗战。歌里唱的很多事儿,就是当时的情况。”胡奶奶告诉记者,在1942年她12岁的时候,她参加了革命组织儿童团,一直到抗战胜利。“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年纪小,就负责看着一颗‘消息树’,这个树可以倒下也可以扶起来立着,我们就在树下张望,等到鬼子来扫荡的时候,我们就把‘消息树’推倒,老百姓看到这个信号,就能及时藏到安全的地方。”

        胡奶奶说,鬼子是真如歌里唱得那样猖狂:“那个时候老百姓一说日本鬼子,就把牙根咬。所以当时凡是可以提得动枪的,不论男女老幼,一律志愿参与战斗。”据胡奶奶说,等到13、14岁的时候,她就跟着大人的游击队上山打鬼子了,作为团里最小的孩子,她也经历过命悬一线的时刻。“鬼子的子弹就跟我擦身而过。当时另一颗子弹打中了我的战友,然后我亲眼见到他往刺刀上喷了口烧酒,随即用它将子弹深挖出来。没有别的办法。”胡奶奶告诉记者,《游击队之歌》里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就比如‘没有枪没有炮,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我们的武器就都是鬼子的。”而当敌人封锁山岗的时候,都是老百姓将饼、水等物料偷偷从山下运上。

        前日,胡奶奶收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收到勋章的胡奶奶将它别在胸口,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气氛王”吴骧:他曾在战时参与地下党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红歌会上,吴骧老爷爷无数次站起来慷慨激昂地唱这首歌,手里的拐杖被他用作道具,像是端着一把枪。90岁高龄的他是“夕阳红歌会”上公认的“气氛王”,只要他站起来唱,大家都欢呼雀跃。

        “我在1941年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那个时候是保密的,所以是地下党。”吴老爷子说,他是扬州人,抗战时期将人群分为三类,一是共产党,一是国民党,还有一个就是和平军。“这个和平军是最坏的,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汉奸,他们打着‘和平’的旗号,和日本鬼子串通一气,鬼子来扫荡前,他们不仅游说百姓不要关门,还偷偷告诉鬼子哪家有钱,哪家有花姑娘。”吴老爷子说到这恨得牙根直咬。“我当时在扬州一家有名的公司里做学徒,同公司有共产党,我就参加了。”老爷子说,因为是保密工作,他不能和任何亲近的人说:“我们就通过各种渠道,有时候是写,有时候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引导、宣传抗日。必须团结起来!”吴爷爷说,《义勇军进行曲》是他唯一牢记心间的歌曲,因为这也是当时他心中所想的写照:“我们万众一心,向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老爷爷唱着这首歌,声音无比高亢。

        “歌唱家”、“歌痴”、“歌迷”:他们都曾亲历抗战

        92岁的郭蕙英奶奶是南师大音乐系的教授,曾教授钢琴,音感音准极佳,因此在“夕阳红歌会”上被奉为“歌唱家”。她唱的多是《绣红旗》、《红梅扇》、《松花江上》一类歌曲,每当她开口,其他的病友都陶醉地听。“我没有见过鬼子。”郭奶奶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时期,她11、12岁,一直待在战争后方——由宋美龄创办的、位于重庆的儿童保医院里。“虽然没有真的见过鬼子打过鬼子,但当时我们院长常给我们说国家大事、谈论抗战的情况,因此院外百姓的水深火热我们清楚、鬼子们的奸淫掳掠我们了解、抗战战士们的奋勇热血也让我们热泪盈眶。”郭奶奶说,每天这些老同志聚在一起唱唱过去的歌曲就能回忆起过往的岁月,有时感动有时充满激情,这让她十分喜爱。“现在每天到了晚饭的时候都会期待接下来的时光。”郭奶奶说。

        89岁的胡增泉爷爷是公认的“歌痴”。无论走到哪里,他的身上都带着一个他自己手抄的歌词本。他身旁的护工告诉记者,胡老对唱歌已经到了一个痴迷的地步,甚至可以为了写歌词而不吃早饭。据病区护士长告诉记者,这个“夕阳红歌会”的活动首先就是由他开始的。“他爱唱歌,手术后肺部有点感染,为了锻炼肺功能我们就鼓励他唱歌,谁知道唱着唱着人就越来越多,渐渐的成了个不成文的约定。”但由于身体虚弱,记忆力衰退,记者并不能详细知晓胡老与抗战的故事,只是从身旁人口中得知他也是扛过枪上过战场的老兵,然而,从他的歌声中,也能听出他与那个年代千丝万缕的联系。

        90岁的李君纯老人明日就要出院,这天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夕阳红歌会”。“挺舍不得的,我不大会唱,但是个十足的歌迷。”李爷爷告诉记者,对于抗日战争,他是“有记忆也有感情。”据他回忆,抗战的时候他正是上高中的年纪。与郭奶奶一样,因为在后方,他并没有亲眼见过鬼子。“但是我亲历过鬼子轰炸。”李爷爷告诉记者,当时他正在去上晚自习的路上,突然就听见飞机的轰鸣,抬头见到日本的轰炸机,飞得特别低,就像是挨着他的头顶飞过去。“我赶紧找一个桥墩蹲下,双手抱头,祈祷轰炸机快些过去。现在想想也是后怕。”李爷爷说,“红歌会”让他忆起了许多往事,唱着歌的他就想到了抗战胜利,心情非常愉悦:“治疗疾病不止是养身,还要养心,我们心情愉悦,这对我们养病也有好处。”李爷爷说。

        就这样,这些老年患者每天聚在一起,说着过去的故事,唱着过去的歌谣,他们来来往往走走停停,以“唱红歌”的方式祭奠那个英勇的时代。“唱这些歌曲就好像回到了那个浴血奋战的年代,让人充满激情。”采访尾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出同样的心声。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