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白皮书》包括工作时间、医师健康、医师收入、医疗暴力、医疗责任保险等内容。
(三)医师的工作时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在江苏视察时给中国大城市的大医院一个形象的比喻:大城市的一些大医院像打仗,始终处于“战时状态”,人满为患。
我们理解习总书记所说的大城市大医院的“战时状态”,对患方而言是看病难导致的人满为患,对医方而言是由于医院人满为患而导致的医务人员的工作处于“战时状态”。本次调研结果很好地印证了习总书记的比喻。
2014年调研统计结果显示: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14.43%的医师工作时间在40小以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到60小时之间的医师中,25岁到35岁的医师占47.56%,36岁到45岁的医师占34.66%,46岁到60岁的医师占17.70%(附图3-1);初级职称占35.99%,中级职称占34.37%,副高占21.52%,高级职称占8.13%(附图3-2);三级医院医师占58.60%,二级医院医师占31.90%,一级医院医师占5.88%,其他医疗机构占3.62%(附图3-3)。在参与调查的三级医院医师中91.81%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 二级医院医师中79.38%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 一级医院医师中66.67%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附图3-4)。可见级别越高的医院工作量越大。
附图3-1:2014年医师每周工作时间各年龄比例
附图3-22014年医师每周工作时间与职称比例
附图3-3:2014年医师工作时间中各级医院分布比例。
附图3-4 2014年各级医院每周加班情况分布比例
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60小时以上的医师中,25岁到35岁的医师57.27%,36岁到45岁的医师占30.05%,46岁到60岁的医师占12.68%;初级职称占39.48%,中级职称占36.62%,副高占16.88%,高级职称占7.01%;三级医院医师占72.43%,二级医院医师占23.77%,一级医院医师占1.84%,其他医疗机构占1.96%。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的医师中,25岁到35岁的医师占50.97%,36岁到45岁的医师占30.19%,46岁到60岁的医师占18.84%;初级职称占42.54%,中级职称占39.72%,副高占14.92%,高级职称占2.82%;三级医院医师占33.80%,二级医院医师占44.60%,一级医院医师占13.01%,其他医疗机构占8.59%。
分析各级医院目前每周平均工作时间(附表3-1),了解医院级别与加班时间的关系。
附表3-1 所在医院目前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表
所在医院 |
您目前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小时) |
合计 |
||||
---|---|---|---|---|---|---|
<40 |
40~60 |
60> |
||||
|
三级 |
人数 |
122 |
777 |
591 |
1490 |
百分比(%) |
8.2 |
52.1 |
39.7 |
100.0 |
||
二级 |
人数 |
161 |
423 |
194 |
778 |
|
百分比(%) |
20.7 |
54.4 |
24.9 |
100.0 |
||
一级 |
人数 |
47 |
78 |
15 |
140 |
|
百分比(%) |
33.6 |
55.7 |
10.7 |
100.0 |
||
其他 |
人数 |
31 |
48 |
16 |
95 |
|
百分比(%) |
32.6 |
50.5 |
16.8 |
100.0 |
||
合计 |
人数 |
361 |
1326 |
816 |
2503 |
|
百分比(%) |
14.4 |
53.0 |
32.6 |
100.0 |
X2=165.892,p=0.000
附表3-2 各级医院医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的平均秩比较
分组 |
N |
平均秩 |
---|---|---|
三级 |
1490 |
1380.24 |
二级 |
778 |
1117.01 |
一级 |
140 |
856.08 |
其他 |
95 |
929.63 |
Total |
2503 |
- |
附表3-3 不同医院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多重比较
比较组 |
Z值 |
P值 |
检验水准α′* |
三级与二级** |
-9.173 |
0.000 |
0.008 |
三级与一级** |
-9.157 |
0.000 |
0.008 |
三级与其他** |
-6.524 |
0.000 |
0.008 |
二级与三级** |
-4.377 |
0.000 |
0.008 |
二级与其他** |
-2.708 |
0.007 |
0.008 |
一级与其他 |
-0.711 |
0.477 |
0.008 |
* 因比较次数为6次,故选检验水准为α′=0.008
** 差异有显著性
附表3-3是双向有序属性不同的行列表,要比较不同医院医师的平均工作时间的差异,需选择Kruskal Wallis H 秩和检验。经检验 X2=165.892,p=0.000<0.05,差异有显著性,可以认为不同级别医院医师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不同,级别越高的医院,医师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越长(见附表3-2中的平均秩),即要加班的时间越多。经两两比较只有一级与其他医院医师的平均工作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组两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见附表3-3),进一步验证级别越高的医院,医师的平均工作时间越长,即三级医院医师每周平均工作的时间40小时以上的最多,其次是二级医院,一级和其他医院每周平均工作40小时以上的较少。
在参与调查的医师中,25岁至35岁的医师中85.69%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36岁至45岁的医师中86.63%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46岁至60岁的医师中83.34%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附图3-5)。
附图3-5:2014年各年龄医师加班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医师中,具有初级职称的医师中83.65%需要加班工作,具有中级职称的医师中83.74%需要加班工作,具有副高职称的医师中88.50%需要加班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中94.08%需要加班工作(附图3-6)。
附图3-6:2014年不同职称平均每周加班情况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加班工作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医师工作的常态,并且医院的级别越高加班工作医师的比例越高。
附表3-4 各年龄组目前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表
年龄(岁) |
您目前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小时) |
合计 |
|||
---|---|---|---|---|---|
<40 |
40-60 |
60> |
|||
25~ |
人数 |
184 |
634 |
465 |
1283 |
百分比(%) |
14.3 |
49.4 |
36.2 |
100.0 |
|
36~ |
人数 |
109 |
462 |
244 |
815 |
百分比(%) |
13.4 |
56.7 |
29.9 |
100.0 |
|
46~60 |
人数 |
68 |
236 |
103 |
407 |
百分比(%) |
16.7 |
58.0 |
25.3 |
100.0 |
|
合计 |
人数 |
361 |
1332 |
812 |
2505 |
百分比(%) |
14.4 |
53.2 |
32.4 |
100.0 |
χ2=14.593,p=0.001
附表3-5 各年龄组医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的平均秩
年龄(岁) |
N |
平均秩 |
25~35 |
1283 |
1294.63 |
36~45 |
815 |
1235.23 |
40~60 |
407 |
1157.36 |
附表3-6 各年龄组医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多重比较
比较组 |
统计量 |
P值 |
检验水准α′* |
25~与36~ |
-2.047 |
0.041 |
0.017 |
25~与46~ ** |
-3.651 |
0.000 |
0.017 |
36~与46~ |
-2.04 |
0.041 |
0.017 |
*因比较次数为3次,故选检验水准为α′=0.017
** 差异有显著性
附表3-4仍是双向有序属性不同的行列表,比较不同年龄医师的平均工作时间的差异,宜选择Kruskal Wallis H 秩和检验。经检验,χ2=14.593,p=0.001,差异有显著性,可以认为不同年龄医师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25~35岁,工作时间较长(见附表3-5中平均秩)。经两两比较可知只有25~35岁与46~60岁组差异有显著性,其他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见附表3-6),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这说明各年龄组的医师均需要加班工作,每周工作时间都较长,其中25~35岁组更为突出。
附图3-7:医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又称法定工作时间, 是指劳动者为履行工作义务,在法定限度内,在用人单位从事工作或者生产的时间。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的标准工时为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当医生很辛苦”这是我们在访谈中最常听到的感叹之一,这种感叹常常从大城市高级别医院的医师口中发出。中国城市医生是世界上最劳累的医务群体之一,超时工作必然挤占医师的休息、娱乐、继续教育时间。
附图3-8:医师是否休过年假情况
统计表明仅有17.85%的医师可以按规定休完年假,而39.98%的医师基本不能休年假(附图3-8);23.96%的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从来没有组织业余活动,65.35%的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虽然有组织业余活动,但也非常少;由于超时工作,47.5%的医师很少有时间参加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这无疑会影响医师的执业素养。超时工作、不休假、没有业余活动这种工作状态就是“战时状态”。超时工作不仅影响医师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长时间工作的疲劳对医疗安全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对广大患者不利。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住院医师普遍存在过度疲劳,许多医师超过1/4的清醒时间会受到疲劳的严重影响,使出现医疗差错的风险增加。
在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11月1日间,研究者通过一种活动记录检查仪,连续记录了两家大型三级医疗中心的27名住院医师两周内的睡眠和清醒状态,并每天通过问卷评估其精神疲劳程度。
结果为,所有住院医师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为5.3小时,在其48%的清醒时间内,其精神效能低于80%,且有27%的清醒时间其精神效能甚至低于70%,后者相当于在血液酒精含量0.08%的水平下工作。研究所采用的评估模型显示,在此疲劳水平下的住院医师与休息良好的对照组相比发生医疗差错的风险增加22%,且夜班医生(下午6点至次日上午8点上班)受到的影响(较对照组风险增加24%,P=0.045)较白班医生(早6点至下午6点上班,较对照组风险增加19%)更大(P=0.02)。[1]
走访中,一些专家对美国的研究发表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医疗过失并非仅发生在疲劳状态下,鉴于医师工作的特殊性,我国临床医师很难按8小时工作制进行工作。
我们认为:
1、医疗工作确有其特殊性,但尽量保证医师的工作时间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医院管理者的义务;
2、政府制定了年休假制度,这一制度应该在医疗界得以落实;
3、医疗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医师工作时的疲劳状态无疑是其中之一,为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师的疲劳工作很有必要。
为落实习总书记指示,解决大城市大医院的“战时状态”在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同时,医院管理者应尊重医师的休息权,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对劳动时间和年休假制度的规定。
建议:
1、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年休假制度;
2、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合理的值班制度和轮换制度,保障医师的休息权;
3、医疗机构应当制定超时工作的强制休息制度,防止过劳下的医疗行为;
4、若因医院编制、人员所限而不能完全杜绝医师超时工作时,医院应给予医师合理补偿。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