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白皮书》包括工作时间、医师健康、医师收入、医疗暴力、医疗责任保险等内容。
第二部分 调研结果分析
2009年、2011年及2014年三次调研项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009年主要针对《执业医师法》、医疗纠纷、医师维权、执业环境、医学人文等进行;2011年主要围绕执业环境、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医师工作压力、医师收入等进行;2014年则主要围绕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医师健康状况、医师收入、医师工作压力、医患关系、医维基金等进行,三次调研的结果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现将三次调研综合分析形成本报告。
(一)医师执业环境
医师的执业成本高、风险高、工作强度大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医师的执业环境问题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2009年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分析表明,在被调查的医师中,认为医师执业环境“良好”和“一般”的分别为7.44%、28.9%,而选择“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则分别达到39.57%和24.04%。
2011年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对执业环境统计结果显示,近一半(48.51%)的医务工作人员对当时的执业环境不满意,而满意的比例仅为19.02%。为了细化统计数据,2011年对调查问卷做了性别、职称、医院级别、所在地区等不同的分类统计。性别上,男性医师(54.13%)明显比女性医师(43.13%)对执业环境不满意。职称上,级别越高对医疗执业环境不满意比例逐级上升,其中正高级别医务人员不满意的比例最高,为55.47%。医院级别上,一级医院满意程度较低,仅11.46%,还不到三级、二级医院平均满意率(19.84%)的三分之二;医院所在地区上,乡村医院工作人员对执业环境的满意度最低,其中不满意的比例高达59.86%,满意的比例仅为5.44%,满意度还不到城市和县城平均满意度(18.04%)的三分之一。上述数据说明一级医院、乡村医院这种级别较低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医师个人成就感不尽如人意,若不加大对基层和乡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问题会影响医疗服务下沉目标的实现。
美国某报社举办过一次“在这世界上谁最快乐”有奖征文,排名第一的就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医师。但如果中国的医师幸福感比较令其满意的话,愿意再次选择医师为职业和愿意子女选择医师为职业应当是一个指标。因此多次调研我们都把医师是否希望自己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作为一项指标。在2009年的调研中,医师愿意自己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的占9.90%,而不愿意的则为62.49%,随子女意愿的占28.11%。
在2011年调研中,医师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的医师占6.83%,而不希望的则为78.01%,无所谓的为15.16%。
在2014年的调研中,医师希望和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的占15.69%,而不希望和绝不希望的占64.48%,无所谓的占14.7%。
附表1-1医师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的比例
年份 |
希望(%) |
不希望(%) |
无所谓(%) |
2009 |
9.90 |
62.49 |
28.11 |
2011 |
6.83 |
78.01 |
15.16 |
2014 |
15.69 |
64.48 |
14.7 |
χ2=186.728 P=0.000
由附表1-1三次调查结果可知,医师希望自己子女从医的比例均不高,三次比较经Kruskal Wallis H 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经两两比较三次调查之间均有显著性(p<0.017),说明近年来,医师们越来越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
附图1-1:医师不愿意自己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或从医
附图1-1为医师不愿意自己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或从医五次调查结果的比较。医师不希望子女或亲人从医的比例2011年比2009年明显升高,但2014年与2011年的数据相比不希望自己子女从医的比例明显下降但仍高达64.48%,这进一步印证了医师对执业环境不满意进而影响到职业成就感的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医师是健康卫士,有了稳定的医师队伍,才能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我们希望社会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医师的执业安全感和荣誉感,只有这样健康中国才能有实现的人才保障。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