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帆,中国首批援助南苏丹共和国医疗队中最年轻的队员,当地人眼中的“中国神医”。一番思想斗争后,黄帆还是决定报名参加首批援南苏丹医疗队。曾当过援外工程兵的父亲和家里其他人都认为援外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光荣的事情,都很支持黄帆。
南苏丹独立日黄帆与当地群众同庆
黄帆在手术中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董丽微):他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也是一对双胞胎儿女的爸爸;他在而立之年毅然前往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南苏丹开展援外医疗工作,克服困难历尽艰辛创造了一个个中南医疗友好合作的奇迹;他在南苏丹爆发激烈军事冲突后,依旧坚守岗位,不顾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病患。
他是黄帆,中国首批援助南苏丹共和国医疗队中最年轻的队员,当地人眼中的“中国神医”。
我的青春我做主
2011年7月,南苏丹共和国正式建国,中国计划于次年派出首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面对使命的召唤,初为人父的黄帆内心做着艰难的选择: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能帮助贫困落后国家的人民摆脱病痛是一名医生的光荣,但一想到年迈的父亲,体弱的母亲,以及一双未满周岁、蹒跚学步的双胞胎儿女,黄帆心里就不是滋味,因为此时选择驻外就意味着妻子将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辛劳。
一番思想斗争后,黄帆还是决定报名参加首批援南苏丹医疗队。他说,自己还年轻,正是一腔热血贡献力量的时候,援外可以为自己刚满三十岁的青春年华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家人的默默支持也给了黄帆很大的鼓舞。曾当过援外工程兵的父亲和家里其他人都认为援外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光荣的事情,都很支持黄帆。他们让黄帆放心援外,不用担心家里的事情。于是,2012年12月底,在依依不舍地挥别家人后,黄帆带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援外的征途。
对国内大多数人来说,位于非洲大陆东部的南苏丹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黄帆也不例外,他说,尽管去之前做足了思想准备,但是当飞机降落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国际机场时,40多度的高温和贫穷落后的景象还是让医疗队员们吃了一惊。黄帆并没有因此而打起退堂鼓,他心里明白,这场与疾病和贫困的持久战才刚刚开始。
“我会日夜为中国医生祈祷”
作为中国首批赴南苏丹援助的医疗队,队员们遇到的困难是前所未有、难以想象的。一开始,当地医生对中国医务水平和医疗队员的工作能力缺乏信任和理解,再加上语言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想要迅速融入并开展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黄帆和同事们打的几场“漂亮仗”让当地医生对中国医生竖起了大拇指。
2013年8月,37岁的病人玛耶?詹姆斯因上消化道大出血住院,曾一度出现肝昏迷,情况十分危急。朱巴教学医院条件有限,做手术的风险很大,当地医生建议保守治疗,但是患者家属要求进一步诊治。黄帆和同事们决定接下这个难题,进行脾脏切除术。手术前,黄帆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甚至用自己做饭的高压锅为手术器械消毒,还拿出自己早餐的鸡蛋给患者补充营养。这些细小的举动感动了詹姆斯的父亲,他对医疗队的队员们说:“感谢你们决定救我儿子!不管手术结果如何,我都不怪你们。那是上帝的安排!”最终,在黄帆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手术做得很成功。詹姆斯的父亲看到儿子康复了,激动地握着黄帆的手说:“我们没有食物,也没有钱。我们回家后,会日日夜夜为你们和家人祈祷的!”
2013年6月,来自南苏丹耶依地区偏远农村的妇女艾格尼丝?蒂姆因乳房肿瘤前来就诊。接诊时,医生们都感到震惊不已,因为该妇女乳房肿瘤已足有一个篮球大,表面还出现了溃烂、感染。医疗队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个疑难病人,由黄帆和另一位中国医生为其主刀切除肿瘤。黄帆在手术术中探查发现,供应肿瘤的滋养血管足足有小拇指粗细,肿瘤稍有扭转都有撕裂血管导致大出血等无法挽回的后果。面对巨大的风险,黄帆凭着精准的外科手术技巧,成功地处理掉多条滋养血管,完整地将巨大的肿瘤切除。时值酷暑季节,设施简陋的手术室里闷热难耐,黄帆做完三个小时的手术后汗流浃背,精疲力尽,但尽管如此,他还是一直等到病人安全回到病房,保证术后医嘱准确执行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驻地。
中国医疗队一次次手术的成功,完全消除了当地医护人员对其专业技术水平的疑虑,更在当地民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断有病人慕名前来求医问诊,黄帆几乎把自己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治病救人上。他说,病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能让更多的病人重返健康,能看到病人康复的笑脸,是他最开心的事。他还先后三次走进偏远的帕鲁齐地区、耶伊地区和亚帕村开展义诊,为当地百姓免费检测、诊疗、发放药品并进行卫生防疫和健康知识宣传。
“我是医生,我不能走。”
这些被当地人称为“神医”的中国医生,其实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工作。他们要面对的不只是高温酷暑的自然环境,贫困落后的经济条件,疟疾、出血热、肝炎等传染病的感染风险,甚至还要面对军事冲突中枪林弹雨的考验。
2013年12月15日,距离医疗队的归期只剩十天。离家近一年了,黄帆万分思念着家人和朋友,满心期待着与亲人团聚的日子。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南苏丹首都朱巴突然爆发了严重的军事冲突,流血伤亡事件不断发生,城市上空经常回荡着枪声。最激烈的时候,冲突双方的枪战就发生在医疗队的驻地院子里,而黄帆和同事们只能躲在墙体单薄的房间里,用柜子抵着门窗,听着外面噼噼啪啪的子弹一通乱响。
尽管知道留下来有多危险,尽管知道家里的亲人有多么担心多么焦急,尽管不知道何时战乱才能平息,何时才是归期,但发生战乱的地方更需要医生。“我是医生,我不能走。”——黄帆和同事们坚守岗位,坚持冒着炮火开展工作,成功救治了十余位当地居民和祖国同胞。南苏丹卫生部长瑞埃克?盖伊?库克看到中国医生在战火中仍坚守朱巴教学医院,甚为感动,亲自为医疗队的队员们颁奖送行,盛赞他们为南苏丹医疗卫生事业所做的积极贡献,并称赞他们为南中友谊的“白衣大使”。
黄帆,一位八零后的年轻外科医生,在援助南苏丹医疗事业中无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爱心,默默地践行了一名中国医生的使命和承诺,他的青春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原标题:青春在援外中绽放——记最美80后援外医生黄帆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