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86岁男性,高级专家,因发热达39℃、尿少1天,于7月就医。 患者1天前曾在烈日下活动较久,大汗,尿少,当日体温升高。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血压、心率正常,无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有大量白细胞。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收入病房。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基本正常,因考虑病人年老,给予抗菌药静脉点滴。
患者在治疗期间肌酐急剧增高,考虑为急性间质性肾炎。据文献报道,急性间质性肾炎约50%由药物引起,本例患者的致病因素可能与持续大量应用抗菌药有关。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小管间质受损,并常引发抗原-抗体反应,这可能是其抗核抗体阳性的原因。本例患者住院后的病情发展过程,与教科书上的描述几乎完全符合。
一般情况下,容易将抗核抗体阳性认为红斑狼疮或其他免疫疾病,但以往无可疑情况的老年男性,且该患者仅单项增高,其他项目无异常,此类疾病的可能性极小。结合患者的临床过程考虑,可不急于特殊处理,观察其发展趋势再定。
可以设想,主管医生的动机也许是良好的。他们可能考虑患者为老年专家,主观上希望尽快给予最佳治疗,可惜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估计不足。特别是,没有充分估计到老年人机体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以致病情越来越复杂,实质上属于医源性问题。幸亏上级医生注意到这点,及时停药。应该肯定,这是扭转局面的正确和必要措施。
上个世纪,美国医生爱德华?利文斯通?特鲁多(EdwardLivingstonTrudeau)提出,医生“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治疗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年龄、生理状况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医学也并不是传统上的科学,治疗起效时间因疾病性质、个体状况等而不同。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很多时候医疗只是一个辅助力量,去“帮助”调动机体系统对抗疾病。若放大了医学的力量,有时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