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剧评人宋子文资深剧评人宋子文说自己很有医学情结。《急诊室故事》开播后,他与夫人(是位医生)曾交流一个问题,这部剧与以往的医疗剧有何不同?他们认为,该剧是真正意义上把行业剧和现代戏剧统筹起来,还原了真实的医护群体的生存状态。
写实镜头为医患间搭建互通桥梁
资深剧评人宋子文资深剧评人宋子文说自己很有医学情结。《急诊室故事》开播后,他与夫人(是位医生)曾交流一个问题,这部剧与以往的医疗剧有何不同?他们认为,该剧是真正意义上把行业剧和现代戏剧统筹起来,还原了真实的医护群体的生存状态。
宋子文指出,在该剧中,医护人员工作同时就是他们的生活,生活其实在延续他们的情感,包括他们的心理斗争,包括他们所共同面临的一切。正是有了这样强大的戏剧整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全剧这么多人物活生生地呈献给广大观众,让他们在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里面去品味医疗工作的不易,医护人员付出的汗水、甚至是血水。该剧在镜头语言上特别写实,一下子让观众看到了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瞬间能把人带到高节奏的医疗事件转换过程中,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这一点是非常高明的。
宋子文认为,社会关怀是医疗剧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家都想做,但是做的都不够,欠缺了就只能拿一大堆其他边边角角的职场斗争来弥补。医疗剧其实就像医院一样要提供观众最基本的安全感,而职场斗争恰巧破坏了这种安全感。《急诊室故事》将更强的笔触和演绎重心落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沟通上。不仅有男女之间的情感,还有医患之间的、两代人之间、邻里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描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东方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剧应该去展现的。
急诊室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窗口,它要放大的其实是我们整个群体、整个社会的真实生态,它展现的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当中面临的各种焦虑、各种挫折。很多医患矛盾都来源于此。医疗剧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要搭建医护人员跟普通患者之间的桥梁。让医患之间借助这个桥梁互相走入对方的世界,了解对方的生活,产生共鸣,达到相互理解,这时候所有的戾气、所有的抱怨都会化于无形。
感受爱,献出爱
普通观众李志远普通观众李志远的激情发言打动了与会者。10年前王茜等拍了《无限生机》,看了那部剧后她考了中国红十字会的急救员。她说,“不在于面对多少死亡,而是面对多少次死亡之后依然不会被打垮”。后来,这部戏的一些影迷一同加入了“萤火虫公益”,在北京的松堂关怀医院连续5年做孤寡老人临终关怀志愿者,至今已经送走了三百多位孤寡老人,最近的一位是前些天去世的95岁高龄老人。
李志远说,10年之后《急诊室故事》开播,我再一次去学习了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国际认证急救员,并且带着200多位影迷们一起学习急救知识。除了做临终关怀志愿者,他们还去“晨光脑瘫儿童康复中心”为脑瘫儿童做了康复训练,还联系了“蚂蚁公益”组织去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给那些孩子们做正确的引导和陪护。接下来这些影迷们又加入了中国爱心志愿者联盟,关爱聋哑儿童,而且这些影迷现在已经都拿到国家级手语翻译师证。后来他们又联系了中华骨髓库,筹备成立“急诊室室友”公益联盟。
李志远说,“一部电视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欢笑、眼泪和感动,更让我们正确认识了疾病和关怀,知道什么是行动和更大的爱”。据不完全统计,从《无限生机》到《急诊室故事》开播这十年间,因为观看了《无限生机》,成为医护人员的有637位,有近1900位获得了国际急救员认证。正是有了这样的医疗剧,让很多人知道了什么是BLS(基本生命支持),什么是CPR(心肺复苏术),什么是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什么是PPE(个人防护装备),这些都是我们原来根本触碰不到的一些东西。
编后
本编辑也是一位医疗剧的爱好者,喜欢医疗剧或许只是职业使然。但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后,让本人感到最震撼的是一部好的医疗剧对那些年轻人、学生的影响,这就是艺术作品化育人心的魅力吧!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