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28日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介绍“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有关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28日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介绍“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国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着进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健康中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在这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卫生与健康大会,印发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人大颁布实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医药法》,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全民健康新时代。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2015年到201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也就是说4年提高了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1/10万、8.1‰、10.7‰降至17.8/10万、5.6‰、7.8‰,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8.4%,健康中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一是健康中国行动启动实施,共建共享水平逐渐提高。国务院部署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着眼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实施15个专项行动,关注健康、追求健康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从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19.17%,到今年年底我们的健康素养平均水平在“十三五”期间翻了一番。
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克难,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全面推进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完善医务人员在基层工作的薪酬、职称等激励机制。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基本药物数量由520种增加到685种。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2%以上,打通降价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将政策红利引导到临床端。改革完善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健康产业和社会办医规范发展,努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健康需求。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水平。从2015—2019年,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从1.38人增长到2.61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5.11张增长到6.3张,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22人增长到2.77人,注册护士数从2.37人增长到3.18人。近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
四是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持续发力,健康扶贫成效显着。确定县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3个主攻方向,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县县医院纳入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组织三级医院“组团式”帮扶贫困县县医院,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和边远地区。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累计分类救治贫困患者1900多万人,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成功脱贫。
五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今年的74元,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14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化重大传染病防控策略,实施职业病、地方病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扩大癌症早诊早治覆盖人群,2019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8%。
六是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继续加强,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有序调整完善生育政策,2019年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59.5%。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全面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开展五类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和康复试点工作。加强老年 和预防保健,大力发展医养结合,为居家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达到4万多家,每年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
七是完善激发和释放活力的政策机制,中医药守正创新迈出新步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质量提升等全面推进。全国现有中医机构6.5万多个,年诊疗量约11.6亿人次,中西医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人民健康。
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出“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蓝图和二O三五年发展远景,也将对全面深化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系统谋划。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精准落实各项任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使公众更加深切认识到公共卫生与健康安全密切相关,请问在“十三五”期间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和成效呢?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十三五”期间,我们面对多重疾病威胁,同时也面临多种健康影响因素,局面非常复杂。党中央、国务院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时稳妥处置重大突发新发传染病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强调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治结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治理理念,优化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16年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支持的领域。在2016年-2020年国家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的投资达到1415亿元支持包括像疾控中心建设等8000多个公共卫生的医疗项目,比“十二五”总投资增加了23%。基本建立了以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专业的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以全民参与为支撑,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今年三部委又印发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重点加强疾控体系现代化,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公共设施平战两用的改造试点等方面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这些都为提升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国成功应对了像甲型H1N1流感、H7N9、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疫情,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显着下降。这次应对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是对我们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疫情防控斗争表明,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及应急管理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立足更精准、更有效的“防”,抓紧补短板、补漏洞、强弱项,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加强监测预警,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有力维护人民健康。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近年来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条件和工作环境都有了较大改善,但人才缺乏仍然严重制约发展。请问“十三五”时期改善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缺乏的状况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
谢谢你的提问。人才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也是强基层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几个方面工作向大家通报一下。
一是通过建立院校的教育、毕业后的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医学教育体系,为基层输送人才。建立全国统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培养同质化的合格临床医生,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了一大批本科定向生。制定城乡卫生机构对口支援、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城市医师晋升前下基层服务、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引导人才合理流动。近年来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的比例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通过推进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让人才为基层服务。在这期间修订公布了《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建立医师区域注册制度,执业地点修改为“省级或者县级行政区划”,医师“一次注册、区域有效”,可以在多个机构执业。除了主要的执业机构需要注册外,医师在其他机构执业,备案就可以了。目前全国有26万名医师多机构执业,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是通过加强全国医生队伍建设为基层培养人才。我们印发了指导意见,推进全国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协同改革,组织研究制定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培训对象参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来自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培训对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保障培训对象培训期间待遇。培训考试合格后可以增加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目前全科医生已转岗培训18万人,每万人全科医师从2015年的1.38人增加到今年的2.61人。
四是通过培训专项提升基层人才的能力。从2018年开始,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护士、管理人员、乡村医生等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截至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0.2亿元,累计培训基层卫生人员超过50万人。
当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是不足的,城乡、区域间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仍然存在,特别是人才短缺的情况仍然还是短板,下一步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工作,使人才能够更多、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我国在健康扶贫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大家知道,脱贫攻坚是三大任务之一,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越是接近目标难度越大。国家卫生健康委把做好健康扶贫作为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手段。围绕贫困人群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出硬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看病的目标在逐步实现。
一是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历史性的消除了农村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每个贫困县至少有一家公立医院,每个乡镇和行政村至少有一个卫生院和卫生室,也都配备了合格的医生。组织三级医院和对口帮扶贫困县县医院,在推进县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三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是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的短板,全面推进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攻坚,推动艾滋病、结核病、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治,也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效。贫困地区群众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我们会同国家发改委先后印发综合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发热门诊、医疗卫生机构检验实验室等建筑技术导则,将贫困地区所有符合条件项目全部纳入中央投资支持范围。
三是有效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分类救治,分类救治1900多万贫困患者,持续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全面实现对贫困人口的应保尽保、应迁尽迁、应治尽治。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费用自付的比例已经下降到10%左右,建立起及时发现、精准救治、有效保障、跟踪预警,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工作机制。刚才我已经介绍,我们累计使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成功的摆脱贫困。
下一步,我委还要继续总结这些成功经验,全面打好健康扶贫的收官之战,同时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没有任何一个群体因健康而掉队。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这次抗疫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引起了大家关注。请问卫生健康委在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上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云物大智移”在卫生健康工作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
下面请我的同事毛群安司长向你介绍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司长毛群安
正像刚才学军主任介绍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在优化卫生健康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以及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方面都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改革增添了新活力。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协调推进文件的落实。
一是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协调联动国家医保局等十多个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互联网医疗规范管理、定价支付、个人信息保护等10余项配套政策。
二是加强信息基础支撑。发挥区域平台的枢纽作用,打通信息孤岛,先后发布了卫生健康信息化标准227项,目前90%以上的三级公立医院实现了院内信息互通共享。
三是总结推广示范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宁夏等11个省份签订了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市)的协议,在发展政策、监管模式、标准规范等方面先行探索。
四是严守安全监管底线。目前全国30个省份已经建立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用新手段监管新业态,开展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项整治,强化隐私保护,确保医疗质量和数据安全。
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全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的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浙江省通过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融合成“一卡通”,这个改变,就把病人到医院就诊环节从8个减到3个,交费排队从过去至少两次到现在不需要排队缴费。
这次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地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群众提供了防疫科普、在线咨询、心理疏导、远程会诊、慢病复诊以及药品配送等一系列服务,降低了线下聚集的感染风险,也保障了群众的医疗需求,应该说在疫情期间开辟了网上“第二战场”。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深化应用,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提高广大公众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请问“十三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领域法治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如何?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要。
国家卫生健康委始终高度重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卫生健康中心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严格依法履职,强化权力监督,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第一,以良法保障善治,推动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卫生健康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重要的法律,《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立法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终于在“十三五”期间出台了。此外,《中医药法》《疫苗管理法》相继出台。尤其要向大家说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这部法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原则,着力“保基本”,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着力“强基层”,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基层机构和人员建设,着力“促改革”,将医改中行之有效的像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等这样的经验上升为法律。同时以法律形式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根本宗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发展医疗卫生技术,完善健康促进措施,完善药品供应和资金保障,加强监督管理等作出了规定,为保障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第二,强化和创新卫生健康监管,加大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推进卫生健康系统“互联网+监管”的系统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进一扇门、查多项事”,整合监督检查事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卫生执法的效能,推进“三调节一保险”的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医疗风险分担工作,形成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第三,简政放权,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取消了和调整了行政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比如社会办医、区域总量、空间布局不做规划限制,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制,全面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诊所设置的审批改为备案管理,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义诊备案等事项全程网上办理,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下一步我们将紧扣法治中国、健康中国建设大局,做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宣传和贯彻落实。特别是下一步要做好《传染病防治法》等重点法律法规的立法修法工作,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卫生健康法律体系。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十三五”期间如何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这是一个大问题,医改是大家都关心的,特别是看病难和看病贵仍然是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
“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将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统筹推进。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首先,在解决看病难方面,我们主要是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配置的工作。一是有序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考虑病种流向等因素,在8省开展试点,逐步优化全国层面的高水平的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现在84%的县级医院已经达到二级以上的医院水平。2019年全国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已经达到90%左右。二是加强资源和服务整合。全国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已经达到1408个,县域医疗共同体达到3346个,跨区域的专科联盟达到3924个。同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社区医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促进健康产业和社会办医规范发展。四是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远程医疗服务覆盖面大大拓展。
2019年,全国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超过了2172.3万人次。截至2019年底,258个地市实现区域内就诊一卡通。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服务流程,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实行预约诊疗、就诊导航、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超过50%。
在缓解看病贵方面,我们着力以降低药价为突破口,实施三医联动。主要几个措施:一是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着力降低虚高的药价。4个直辖市和7个副省级城市首批25个试点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达到52%,随后又扩大到全国,第二批中选药品价格平均下降53%。开展药品价格谈判,对进口抗癌药等实施零关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使用管理,保障短缺药品供应。二是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开展现代医院管理试点,全面推进以质量为核心,公益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三是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人均财政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完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建立完善医疗救治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十四五”是继续深化医改的关键时期,我们会继续努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十三五”卫生健康规划中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今年见证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请问“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医药取得了哪些传承创新发展,如何评价中医药为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
这个问题请毛群安司长回答。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司长毛群安
关于中医药的总体情况,刚才于主任介绍的时候讲了“十三五”期间在中医药领域的几个重大事件,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专题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大会。应该说,中医药是我们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优势和特色。多年以来,一直给老百姓提供日常医疗服务,特别是在养生保健方面,更多人容易接受传统中医药的理论、方法。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在第一时间参与疫情救治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在疫情防控中,在实际救治过程中,研制出很多好的药品,包括康复阶段病人的康复疗养方式方法。这再次凸显了我国中医药的传统优势,也再次提示我们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不断地发扬。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形成了共识,在我们制定的“十三五”还有下一步“十四五”规划中,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将是我们规划的重要部分和内容。最近,我们规划司按照委领导指示和国家中医药局紧密沟通,下一步,也把中医药纳入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规划建设中,所以“十四五”期间将是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十三五”期间,健康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请问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中如何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组织优势,助力推动健康中国行动落实见效。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
这个问题也很重要。在今年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就爱国卫生运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爱国卫生运动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也焕发了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的青春。这项工作还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要赋予它新的内涵和外延。这项工作由毛群安同志具体主管,下面请他来回答。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司长毛群安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并且发布了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国行动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施工图和路线图。我们设立了15个重大专项行动,每个行动都有明确任务和目标,以及个人、家庭、社会、政府的具体职责,充分体现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将有利于推动部门和社会整体联动,全民参与,共担健康责任,共享健康成果。去年6月,于学军副主任在这里启动了健康中国行动。
行动启动以来,取得了良好开局,公众对健康关注度不断提高,健康防病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各地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突出健康问题,以及公众合理膳食、科学健身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在“十三五”期间,爱国卫生运动以健康城市建设、卫生城镇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农村“厕所革命”等为载体,组织动员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和健康问题,取得了显着成效。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发挥好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动员优势,聚焦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深入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工程。通过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构建完善健康管理和服务体系,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理。依靠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让健康中国的各项任务在各个基层、各个单位落地生根。
我们还将总结推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好习惯,比如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实施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聚餐时的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网上咨询等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进一步丰富爱国卫生工作的内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发挥爱国卫生工作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谢谢。
新华财经记者
请问毛司长,目前智慧康养产业发展情况如何?下一步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和鼓励康养产业发展?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司长毛群安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后,“一老一小”的健康服务问题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关于完善老年人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着力加强的一项工作。“康养服务+互联网+智慧管理”是当前的新业态,也是我们看好的、大有发展前途的养老康养发展模式。日常工作中我们非常关注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做的探索,我们希望在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家能够关注到、利用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把现在成熟的医疗健康养生保健技术和手段运用其中,我们也会在下一步的健康产业发展中把智慧康养产业作为大力推进的一个分支业务。谢谢。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