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疫情防控正成为远程医疗行业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美国咨询公司大观研究今年4月发布报告预测,2027年,全球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551亿美元。WHO表示,2020—2030年可能是数字技术重塑医疗卫生系统的十年。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的远程医疗行业增长预期升高。
各国都铺开远程医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宅在家中,线上问诊的民众越来越多。
意大利TeleaMedical公司的数字家庭医疗平台,让一名医生可以利用视频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同时对50名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和监护。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电子健康系统公司专门为医患双方提供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将患者的健康情况、早期治疗过程以及专家意见等信息进行有效综合。
美国谷歌公司旗下的生命科学公司Verily开发了一款应用程序,方便人们查询附近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采样站点。
今年3月第二周,美国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商“AmWell”的整体访问量环比增长250%。在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远程医疗访问增幅高达600%。
美国政府称,美国将临时把远程医疗纳入医疗保险中。
以色列一家医院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护理中心不仅开展远程诊疗,还通过远程方式监测重症监护室、隔离病房,并与患者互动。
英国远程医疗公司“PushDoctor”的每周订单量同比增长了70%。英国伦敦全科医生萨姆·威斯利感慨:“我们在一周内见证了远程医疗10年的发展。”
2020年3月,英国卫生服务部门要求全国数千家诊所开始转向远程问诊,并对数字服务提供商进行快速审批。
法国在2019年已经把远程专家门诊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每位患者每年可报销6次专家门诊相关费用,每名进行远程诊疗的医生还将得到政府提供的最高525欧元的资金支持。
德国部分远程医疗服务自2017年以来开始纳入医保范畴。德国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对远程医疗进行跟踪调查,以明确远程医疗服务的实际效果。
新加坡卫生部2020年1月通过一项法案,拟从2021年起,将远程医疗行业纳入政府监管之下。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政府向远程医疗从业者正式发放营业执照,是对该行业的认可。一旦发生纠纷,患者可以按照规定程序追究法律责任,有助于增强患者对远程医疗服务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人使用远程医疗。
行业增长预期升高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远程医疗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法国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商“Qare”首席执行官奥利维埃·蒂埃里表示:“疫情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就医习惯,市场对远程医疗行业增长的预期正不断升高。”
美国盐湖城山间医疗保健公司主管克里·帕拉卡尼斯表示,以远程医疗的形式进行随访,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感受并通过远程监控设备讨论相关结果。此外,各地专家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对同一位患者进行会诊。
德国健康创新中心负责人德巴汀表示:“远程医疗的推广对资源优化非常有益,医生可以节约出必要时间应对更加困难的挑战。”
远程医疗服务以数字化为基础,可以显着降低医疗服务的时间、经济和环境成本。
在分诊阶段,医生通过线上诊疗平台筛查病症。轻症患者可以通过线上就诊,不必前往医院;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就有机会被迅速转移进急诊室。
此外,医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提供诊疗咨询服务,从而增加收入。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远程医疗还可以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
舆论普遍期待,远程医疗将弥补区域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让偏远地区民众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然而,远程医疗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也引发不少关注。
一方面覆盖疾病范围不够广泛。远程医疗大多适用于伤风、腹泻和感冒等常见急性病症,以及 、气管炎等慢性疾病,难以顾及那些需要医生“望、闻、问、切”判断病情的疾病;另一方面远程医疗服务的质量受到设备和技术条件的限制。
远程医疗的收费标准和医保报销比例、如何管控处方药使用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明确。
新技术带来变革
欧盟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成为关注重点。
欧洲联盟委员会发布报告称,远程医疗是欧盟数字化战略和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部分。
未来,远程医疗将向实时交互、资源管理、多重任务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方向发展,将更具个性化、智能化、安全化特点。
据介绍,欧盟将把建立健康数据空间、支持疾病预防科研工作以及药品和医疗器材研发等作为工作重点。
可穿戴智能设备、虚拟现实的快速发展,也给远程医疗带来新机遇。
德国百多力公司生产的心脏遥测装置在与手机连接后,可将实时监测到的心律不齐等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
法国初创企业“KineQuantum”将术后恢复以及物理治疗等以3D和虚拟现实游戏的方式传输到移动端,远程指导患者操作。
泰国亿旺资讯服务公司全国运营和支持部门负责人瓦西·瓦他纳萨说“5G网络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等特点,可以应用到远程监护、查房、会诊等场景中。”该公司正在研发5G机器人协助医生工作。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