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都有在开学前疯狂赶作业的经历,杭州小学生小月(化名)也是赶作业大军中的一员。因为落下了暑假作业,小月“临时抱佛脚”,没想到日夜赶工,危险却悄然而至,她的心脏病发作了。
不少孩子都有在开学前疯狂赶作业的经历,杭州小学生小月(化名)也是赶作业大军中的一员。因为落下了暑假作业,小月“临时抱佛脚”,没想到日夜赶工,危险却悄然而至,她的心脏病发作了。
“一天心脏早搏飚至3万次,太吓人了!”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小月的家人一脸紧张地向心内科主任王利宏诉说。
开学前疯赶作业
心跳如脱缰野马
小月今年9岁,两个月前由于感冒总是发热流涕。一段时间下来,感冒症状消失了,小月却患上了“心慌病”,经常感觉心悸难受。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她患有频发室性早搏。虽然正常人也会出现早搏的情况,但小月的早搏24小时竟有3万多次,占了总心跳次数的三分之一。如此频发的早搏可能会对小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医生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没想到,因为赶作业、疲劳等因素,8月下旬,小月的心脏如野马奔腾般再次“发疯”,连药物也难以控制。“我们分析,当她感冒时,病毒可能侵入,在心脏留下个‘疤痕’,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一来效果不理想,二来长期的药物治疗存在很多副作用,因此建议小月接受射频消融术来根治早搏。且早治愈也不耽误学业。”王利宏主任说。
“鸡蛋”上动手术
一场高难度的精细活
两天前,小月被推进了心导管室。虽然王利宏主任做过非常多的室早射频消融,但却也有些压力——一个人的心脏大约就是自己拳头的大小,而一个9岁大的小女孩心脏也就比鸡蛋大不了多少。想在鸡蛋大小的心脏里寻找到产生早搏的病灶,导管操作需极其精细,小小的心脏又很娇嫩,手术中发生心脏穿孔的可能性也比成人大得多;再者,孩子的心脏还在发育阶段,心脏里的传导电路往往位置浅表且娇嫩,稍微不慎的操作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手术开始,王利宏主任操作导管在小小的心脏里移动,寻找病灶,终于找到了病灶所在,经几分钟的“射击”(放电消融),早搏被成功消除。又经半小时观察,心电监护上一个早搏都没再出现,意味着手术圆满成功。
“能上学喽!” 今天上午,小月出院了,终于可以回到校园去了。
生活习惯很重要
身体严重透支的年轻人心脏易“发疯”
王利宏主任介绍,早搏是过早搏动的简称,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常见。早搏可发生于正常人,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像冠心病、晚期二尖瓣病变、心肌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有些药物如洋地黄等也会引起早搏。
此外,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等,都是早搏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都市人多有这类不同程度的习惯,而被透支的虚弱机体,一旦遇到病毒侵袭,如病毒性感冒等,就会加速病程发展乃至摧垮身体。
“频发的早搏可致乏力、头晕等,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正常人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各类早搏,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有症状者宜解除顾虑,注意休息,学会自我放松,戒烟酒。大多数人都能通过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来减少早搏的发生。”
王利宏主任在对早搏、房颤等患者做了近2000例手术后发现,这些人之中年轻人大约占七成,其中不乏把医生的话当耳边风,从轻症拖到危险境地,最终需要射频消融手术来解决的病人。
“研究发现,即使原先没有基础心脏病,如果24小时早搏次数长期超过1万次,就会导致心脏增大,心功能减退,这些病人还是需要积极治疗,尤其是合并基础心脏病的患者,有可能演变为致命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王利宏主任表示,起源于特殊部位的早搏,如右室流出道(指心脏三尖瓣口到肺动脉这一段),在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