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媒体中可能或多或少听说过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 ED)或厌食症这一类词汇,并常常会联想到骨瘦如柴的女生的形象。
我们在媒体中可能或多或少听说过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 ED)或厌食症这一类词汇,并常常会联想到骨瘦如柴的女生的形象。
那么什么是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属于心身疾病,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是以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和体重、体型过度关注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疾病。进食障碍不仅仅包括厌食症,还包括了贪食症、暴食症等疾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
厌食症,又称神经性厌食,这类患者强烈恐惧体重增加,对体重和体型极度关注,有意去降低自己的体重,从而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厌食症最大特点是体重过低,由于营养不良或其他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高达5%-20%,是精神科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贪食症,又称神经性贪食,这类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不可控制的暴食,并在暴食后采取诱导呕吐、过度运动、禁食、药物滥用等代偿行为来抵消体重的增加,这些行为与患者对自己体重体型的过度关注和不恰当评价有关。暴食症,又称暴食障碍,患者反复发作暴食而不采取抵消体重增加的行为,因此暴食障碍患者容易出现肥胖。
进食障碍离我们有多近?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进食障碍女性多见,成年人厌食症的终生患病率为0.6%,发病年龄13~20岁,通常女性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11:1。贪食症的终生患病率在1.0%,发病年龄较厌食症患者晚,12~35岁,女性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13:1。暴食症在女性中终生患病率为3.0%。
近5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收住院的各类进食障碍患者数量(年均56例)是前5年(年均15例)的3.7倍,2018年收治进食障碍102例,创历史新高;门诊进食障碍月均就诊人次数逐年增加,2018年达146例。据估计,当前我国进食障碍患者数量正呈现逐年增多趋势。
为什么会得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发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是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相关的复杂的多因素疾病,涉及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这两者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作用,目前依然不明确。
目前遗传学研究发现5-HT系统、NE系统、DA系统等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进食障碍有关联。影像学研究发现,厌食症患者的一些脑区的结构或功能存在改变,包括垂体、杏仁核、前扣带回等。
个性特征也会影响进食障碍的发病。自我评价低、难以表达负面情绪、取悦别人、追求完美、难以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依赖性强等特点都会增加患进食障碍的风险。
社会因素在进食障碍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自从“瘦文化”自从西方进入我国,成为主流审美文化后,进食障碍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瘦”为美给女性带来了巨大压力,她们更可能去控制自己的体重来让自己更加完美,因而发展成为进食障碍。
家庭因素是进食障碍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过度控制、对子女强加个人价值观,使子女觉得缺乏自主权,而拒绝进食则成为了子女反抗父母控制、达到反控制的一种手段。在一些理论中,进食障碍是一种回避家庭矛盾、维护家庭稳定的一种机制。孩子拒绝吃饭,可能潜意识地让父母关注自己,从而让分裂的家庭重新聚合在一起。
可以说,进食障碍的发病因素非常复杂,还需要继续探索、研究来证实。
进食障碍如何治疗?
进食障碍是可以治疗的疾病,需要多学科合作、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进食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1. 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在不同的进食障碍疾病中的目标有所不同。对于厌食症患者,营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使饮食正常化,尽快恢复体重,恢复月经。对于贪食症患者,需要通过调整饮食来纠正暴食-清除的恶性循环。对于暴食症患者而言,则需要减少、停止暴食行为,肥胖者还需要减重。
2. 药物治疗
对于厌食症患者,还没有发现能够明显改善核心症状或增加体重的有效药物,食物是最好的“药”;医生对厌食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等症状上。而对贪食症患者,氟西汀(俗称百优解,60mg/day)是目前证据最多、且唯一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贪食症的药物,在控制暴食和清除行为、预防复发方面都有效果。对于暴食障碍,Lisdexamfetamine dimesylate (LDX) (50-70 mg/day) 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用于治疗暴食症的药物,其次是新型抗抑郁剂、托吡酯也用于治疗暴食症。因药物的副作用,通常选择心理治疗作为首选治疗。
3. 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治疗(CBT):CBT是证据表明对进食障碍有确切疗效的心理治疗方法。CBT运用认知模型解释患者歪曲的、适应不良的思维,认为患者对事件的负性评价影响了患者的情绪和行为。CBT通过改变患者的内在认知来重塑行为策略,达到治疗的效果。CBT对三种进食障碍均有疗效,且是贪食症的一线治疗。
(2)辩证行为治疗(DBT):DBT由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Marsha Linehan由传统的CBT疗法发展而来,并结合了东方禅学的辩证思想,主要内容是技能训练,包括正念技巧、情绪调节技巧、人际效能技巧以及痛苦忍受技巧。正念技能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于当下,不对自我和他人评判。情绪调节技能通过学习情绪模型,积累积极情绪来减少患者的情感脆弱性。人际效能通过训练人际沟通技能来提升自信,最大化个人目标的实现。痛苦忍受技能则运用转移注意力、自我安抚等方法帮助患者度过困难处境。辩证行为疗法在诸多研究中表明对贪食症和暴食症患者有效。
(3)基于家庭的治疗(FBT):FBT在上世纪80年代由家庭治疗发展而来,吸收了各个家庭治疗流派的精华。由于进食障碍患者常常存在家庭功能紊乱,FBT尤其适用于尚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青少年进食障碍患者。FBT在治疗中不寻找病因,不指责父母也不指责孩子,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治疗,同时赋权予父母,利用父母技能和关系来促进患者的改变;FBT使用外化技术,将疾病与青少年分开,逐步提高青少年自主权;FBT在初期关注症状,强调体重增加、改善症状的重要性。FBT在众多研究中被证实对青少年厌食症和贪食症患者有效。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