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降价保供、疫苗改革
2018年7月,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上映引发了全民对高价抗癌药的关注。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权威报告显示,我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癌症患者买不起、买不到进口“救命药”的诉求,凸显了推进药品降价、保供的紧迫性。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已采取诸多举措,促进抗癌药降价。2018年,抗癌药降价的政策“组合拳”更是力度十足。
2018年5月,中国取消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28项药品进口关税,使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并较大幅度降低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增值税税负,进一步降低了抗癌药价格。2018年10月,17种抗癌药经谈判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价格平均降幅过半,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与此同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集中采购等举措,也促使抗癌药迈向价廉质优。
2 尊医重卫 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
2018年8月19日,中国医务工作者首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医师节。在这一天,人们把赞美献给了救死扶伤的最美医生。
习近平总书记对首个中国医师节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响应党的号召,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特别是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赢得了全社会高度赞誉。
“尊医重卫”是首个中国医师节的主题。从妙手回春到悬壶济世,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医生的尊重与爱戴始终如一。医师节的设立,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认识和理解医生、感谢良医的机会。
3 步伐加快 药品上市跑出火箭速度
2018年,中国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提速,新药、好药上市跑出了“火箭速度”,让百姓及时用上了救命的药品。
4月,九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仅用8天就获批上市,解决了许多民众“一针难求”“赴港打针”的困扰;5月,全球丙肝治疗的先进药物丙通沙获批在华上市,不久后便被纳入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7月,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艾滋病新药——艾博韦泰长效注射剂获准上市,为艾滋病治疗提供了新选择;12月,用于治疗透析患者贫血的创新药罗沙司他胶囊在国内上市,中国是该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市场。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快进口药上市步伐,鼓励国内药企药物研发创新,审评审批效率显着提升。截至2018年10月,排队等待审评的药品注册申请已由2015年高峰时的近2.2万件降至3000件以下;新药好药上市加快,我国自主研发的83个新药165件申请,已通过优先审评程序批准上市。
4 国际认可 中医药出海加速
2018年,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截至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确立了中医药在本国的重要地位。“一带一路”沿线共有欧洲、美洲和非洲37个国家和地区(含港澳台)明确了中医针灸法律地位,已有18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美国一项法案也首次将针灸疗法纳入其中,要求在1年内对针灸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针灸有望进入美国联邦保险体系。
2018年11月,中国“藏医药浴法”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入遗,将让包括“藏医药浴法”在内的藏医药获得更多国际认知;2019年,世界卫生大会将推出该组织的第11版全球医学纲要,并首次纳入中医传统医学的相关信息。
5 渐入医保 互联网医疗方兴未艾
2018年,“互联网+医疗健康”迎来发展良机。在互联网的助力下,中国医疗服务模式和患者就医行为正在发生深刻改变。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9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将“互联网+医疗服务”分为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活动、互联网医院三类,并要求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等,对互联网医疗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引。
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将与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保障、家庭医生签约、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深度融合,为人民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6 严厉打击 暴力伤医引公愤
2018年,多起暴力伤医事件引发舆论关注。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发生一起因不同意医师建议的分娩方式而殴打医师事件;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名医生被犯罪嫌疑人连捅数刀……这些伤医甚至杀医事件令人愤怒,也让人心寒。
暴力伤医凸显了医患关系复杂敏感。来自病患和家属的责难与戾气,让医生和医院备受困扰。医患关系的改善,有待于从制度、舆论等诸多方面着力。暴力伤医的行径决不能轻纵。
对于“医闹”和伤医行为,相关法律法规正在完善。2018年10月,28个部委、单位联合签署《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医闹”实施联合惩戒。与此同时,《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二审也明确,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
7 刮骨疗毒 长生案促进疫苗改革
由疫苗造假引发的案件,加速了中国疫苗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2018年7月,长春长生生物因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被责令停止生产,并接受立案调查。随后,药监部门依法从严对长生生物作出行政处罚,该公司董事长等18名犯罪嫌疑人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年末,长生生物因重大违法,被深交所强制退市。
对于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完善我国疫苗管理体制,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
201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面向公众征求意见。该稿强化了监管部门和地方部门的责任,对于保证疫苗安全、有效、可及,规范疫苗接种,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8 规范伦理 基因编辑婴儿行为受谴责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于当月中旬诞生。据其称,由于基因经过修改,这对双胞胎出生后便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此消息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多方质疑和反对,并引发了关于伦理问题的拷问。
随后,国家卫健委、科技部、中国科协等三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性质极其恶劣,已要求有关单位暂停相关人员的科研活动,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虽然基因编辑技术有望为人类发展贡献力量,并为预防遗传疾病提供帮助,但该技术面临严重医学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虽然此次事件仍未有最终结果,但如何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措施,以确保新技术在伦理框架内造福人类,应当成为各方着力解决的关键。
9 助力健身 马拉松赛事亟待规范
越跑越多的马拉松赛事,已然成为中国全民健身热潮的最好写照。然而在2018年,狂奔的马拉松却遭遇了不少烦恼。
11月,多项马拉松比赛在互联网引起关注。有中国选手冲刺时遭到递送国旗的志愿者干扰;有外国选手冲线后被强行拉走合影;有比赛中出现大规模抄近道行为,造成恶劣影响;有跑者多次晕倒却拒绝退出比赛……
截至2018年11月,中国今年已举办800人以上的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赛共计1072场,参加人次530万,相较2016年增幅超过90%。民众健身运动热情的释放马拉松赛事的增加创造了条件。但办赛能力和跑者素质的缺乏,造成了赛事乱象的产生。面对日益增长的健身热情,马拉松赛事的专业与规范化到了提上日程的时候。
10 “帝国”崩塌 保健品骗局遭调查
2018年年末,一篇来自自媒体“丁香医生”的文章《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引爆了舆论。该文称天津权健公司保健产品涉嫌虚假宣传、涉嫌传销等问题。目前,有关部门的调查已经展开。
权健事件的发酵,让人们再度将目光投向频频惹祸的保健品。近年来,由保健品销售引发的家庭悲剧频繁上演。保健品销售乱象屡禁不止、套路层出不穷,让不少人上当受骗。
如何规范和有效监管保健品市场,不再让渴求健康的百姓成为骗局的受害者,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对此,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也需要相关法律法律对不断完善,别再让虚假的保健品和违法的销售手段坑害百姓。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