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晚,产妇孙某在北大医院妇产科待产,因已超预产期,就能否剖腹产问题,其夫郑某宇在诊室外走廊拦住当日值班的妇产科赫医生,要求解决。
这两天,两段加起来不到3分钟的视频,引起了所有人的愤怒:
9月22日晚,产妇孙某在北大医院妇产科待产,因已超预产期,就能否剖腹产问题,其夫郑某宇在诊室外走廊拦住当日值班的妇产科赫医生,要求解决。
在赫医生解释过程中,郑某宇情绪激动,突然挥拳。
从视频画面中看到,患者家属按着赫医生头部殴打,被旁边几名医生拉开后,郑某宇和女儿郑某蕊再次上前冲其脸部挥拳,用脚将他踹倒在地。
今天凌晨,北京西城警方通报处理结果:
产妇丈夫郑某宇被刑拘,考虑到郑某蕊系在校大学生,且对自身行为真诚悔过,并得到了赫医生的谅解,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一拳一拳又一拳,视频监控里的画面令人揪心。当长安君看到患者家属扑向医生的那一刻,心里只有两个字,心痛。
夜不能寐,有几句不得不说的话:
第一,医者仁心,我们不能让他们灰心。
北京警方认定,父女二人的行为,既侵犯了医生的人身权利,也影响了正常医疗秩序。
通报称,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人身安全,是公安机关、医院及相关主管部门、患者的共同责任,对于危害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肃查处。
发生在医院里的暴力,不止是医患矛盾,本质是赤裸裸的暴力和犯罪。无论背后有什么缘由,对他人生命权与健康权的侵犯,都早已突破了法律容忍的底线。
对此,政法机关一直零容忍——
1、2016年,最高检发布《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明确依法惩治故意伤害、杀害医务人员的犯罪。
3、2017年,公安部明确处置“医闹”事件时,出警要配备必要的出警装备,对正在发生的暴力伤医和破坏医疗办公设施设备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果断制止,坚决防止在民警到达现场后仍继续发生伤害或公然侮辱医务人员的情况。
4、2018年10月起,《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了公安部门依法出警的义务,并对医患双方在不同情况下承担的民事、刑事等责任作出了规定。
为何政法部门要单独强调严惩伤医?答案很简单。
如果连守护我们生命健康的人,都没有生命健康的基本保障,如果医生们都战战兢兢,那我们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暴力伤医,受害的首先当然是医生、护士,但最终买单的肯定是全社会。
而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严厉打击暴力伤医,是维护整个社会法治环境和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必然。
医生穿上白大褂,治病救人,不能从此就任人打、任人骂。
医者仁心,我们不能让他们灰心。
第二,医者仁心,我们不能让他们寒心。
对真相最好的还原是以事实为依据,对恶行最公正的处罚是以法律为准绳。
从北京警方公布的情况通报上看,长安君想为北京警方点三个赞。
一是为警方的专业严谨点赞。从反复核实当时双方陈述内容中的矛盾点,到走访现场目击群众、调取事发现场视频录像,并在启动专家会商的同时与医院保持密切联系,北京警方用大量的事实还原了案发过程。
二是为警方的依法严肃查处点赞。按照微博大V江宁婆婆的解读,简单来说。就是该定性的准确定性,该惩罚的一个也没跑掉。
三是为警方执法的人性温度点赞。警方本可以在事实查清后第一时间对郑某宇、郑某蕊进行刑事拘留等相应的措施,但因为产妇孙某产女后需要亲人照顾,警方在对二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间上进行适量的考量。
20多天时间里,不是想息事宁人,恰恰相反,平静如水之下,涌动的是公安民警认真细致的调查。
一人拘留、一人取保候审的处理结果,也并非对违法者的纵容迁就,而是让这起事件回到法治的轨道,是依法保护各当事方合法权益的司法实践。
有人说,当你生命垂危时,在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中,医生是最希望你活下来的人。
医者仁心,我们不能让他们寒心。
第三,医者仁心,我们不能让他们死心。
在警方的通报中,长安君留意到两个细节:
细节一:因考虑孕妇人身安全,赫医生始终保持克制,未予还手。
细节二:西城公安分局对郑某宇依法刑事拘留,考虑到郑某蕊系在校大学生,且对自身行为真诚悔过,并得到了赫医生的谅解,对其采取取保候审。
弥漫的暴戾之气,深深伤害了医务人员的感情。
然而他们做了什么?是在被殴打的瞬间保持克制不还手,这是一名医者的底线。是在被打后的那句原谅,这是一名医者最柔软的心。
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人命关天,而不是自己受了多少委屈。
在很多大医院,医生平均几分钟就要看一个病人,没空喝水、吃饭,甚至上厕所。中国医生以超负荷的工作,承担了世界上最大的门诊量。
仅此一点,就足以令人敬佩。
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法律不能、也绝不会让善良守规矩的人吃亏!
医者仁心,我们不能让他们死心。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