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出生缺陷 守住“三道防线”是关键
孕育健康宝宝是每个家庭的美好期盼。但由于遗传、环境或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有些宝宝出生后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为进一步做好出生缺陷防控工作,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知识,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当天,哈医大二院产前诊断中心、生殖内分泌中心、产科、儿科的专家们,在门诊一楼大厅举办了一场以“从生命起点关注民生”为主题的义诊活动。在三个多小时的活动中,现场的四位专家共为一百三十余位市民提供了咨询服务,对部分“准妈妈”和孩子进行了相关的检查,并就现场参与活动的生育夫妇有关孕前、孕期困惑给予指导和建议,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
02 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刘梅梅耐心解答市民的疑问.png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刘梅梅耐心解答市民的疑问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高发的国家之一,每年的出生缺陷儿数量约占全世界的20%。2012年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为90万例。最让人痛心的是,其中除了20%~30%的患儿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生活质量外,30%~40%患儿在出生后死亡,约40%将成为终生残疾。这意味着每年将有40万家庭被卷入终生痛苦的漩涡中。
哈医大二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刘梅梅介绍,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产前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出生缺陷率本应该下降,但由于人们的防治意识不足,对婚检、孕检、产检的重视度不够,导致每年仍有许多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21三体综合征(即唐氏综合征,又叫先天愚)等缺陷儿出生,这对孩子、家庭和社会都是沉重的打击。她表示,减少出生缺陷,守好婚检与孕前检查、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这“三道防线”是关键。
守住“三道防线”可有效预防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存在的身体结构、智力或代谢方面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神经管畸形、21三体综合征、血友病、遗传代谢病等都属于出生缺陷的范畴。
刘梅梅主任表示,出生缺陷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对家庭和社会也是极大的负担,因此要想有效避免出生缺陷情况的发生,一定要做好婚前、孕前和孕期干预。
对于出生缺陷的干预,我国建立了婚检与孕前检查、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在内的“三道防线”。一级预防在孕前,包括婚前医学检查、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预防感染、戒烟戒酒、避免接触反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接触高温环境,并根据需要增补叶酸、注射疫苗等,禁止近亲婚育。二级预防在孕期,主要是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在孕期早发现、早诊断,及早采取措施,减少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在分娩后,对缺陷儿童及早诊断,选择最佳的手术矫正时机,以提高缺陷儿的生活质量,防止病残。
纠正错误观念 孕育健康宝宝
刘梅梅主任介绍,2016年我国开启了二胎时代以来,有二胎生育意愿的孕妇年龄很多都已超过了35周岁,也就是医学意义上的高龄孕妇,所以产前诊断和母胎医学临床工作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而且,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老百姓对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这些专有名字都有所耳闻,却又不能完全理解。专家建议:遇到相关问题时,一定到专业的产前诊断中心就诊咨询,根据医生专业判断选取最适合的产前诊断方式。
42岁的翟女士怀上二胎宝宝后,一家人都兴奋不已,但是随后的一个检查结果又让一家人陷入了纠结。原来,怀孕19周4天时,翟女士在当地医院做无创DNA检查结果提示性染色体疾病高风险。翟女士便连夜赶到哈医大二院想要做引产。
刘梅梅主任接诊翟女士后,详细了解了情况,建议她不要立即做引产,因为无创DNA检测结果异常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产前诊断羊水穿刺做胎儿染色体的确诊。但翟女士听人说羊水穿刺对宝宝有害,担心会对胎儿有风险,想要放弃妊娠。刘主任耐心的告诉她,羊水穿刺作为一种穿刺性操作,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尽管可能会有一些风险,但是发生率并不高。最终翟女士在哈医大二院接收了羊水穿刺,结果回报胎儿的染色体正常,翟女士一家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日前,翟女士足月剖宫产下一名健康女婴。
刘主任指出,无创DNA检测由于检测方式比较简单(无需空腹采血)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孕妇和家庭所接受,因其检测准确性高于基础唐氏筛查,所以很多人认为无创DNA检测的结果就是“金标准”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她强调,无创DNA检测针对目标疾病(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的检出率的准确性比较高,基本达到90%左右,但对于目标疾病之外的疾病检测,准确性并不是太高,所以当无创DNA检测结果显示有问题时,就立即引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还需要到产前诊断中心进行羊水穿刺做胎儿染色体的进一步诊断。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