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方中医创始人 贾海忠
我在公立医院工作了30多年,为了中医事业,于2016年8月1日,从中日友好医院辞职,开办慈方中医诊所。有人说你把工作辞掉了,将来,国医大师就没你的份儿了,但是我觉得我们的中医事业更重要。
我始终把“责任与担当”当成慈方中医馆的元气,愿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我们慈方中医馆的建设体会。
一、医馆要有中医文化
医馆需要中医文化,但这不是医馆的重点。文化只能是由国家去做,目前国家为中医馆的建立在中医文化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是我辞职来做中医馆的原因之一。
二、医馆信息建设很重要
现在这个时代,我相信老中医一定会用手机打电话,不能够拒绝现代化的东西,所以在医馆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是一定要应用的淋漓尽致。我在中医里面也算是比较时髦医生。
从2000年开始到2004年之间这段时间,用我的业余时间搞中医智能化,把古今名医数字化复活以后,进一步实现古今数字名医的会诊。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因为我觉得很有必要,否则不能够充分用好古今名医的智慧。
三、中医馆学术内涵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是疗效的需要:如果开医馆没有疗效,怎么宣传都没有用,你宣传后可能有人过来,但来了一次,绝不来第二次。患者在没有疗效的医馆看完病,不但不会介绍谁去这家医馆找这家医馆的大夫看病,而且会说千万别去这家医馆,因为这家医馆根本没有疗效。
其次是品质的需要:疗效和花费是医疗品质的核心要素,疗效优良、花费合理才是高品质的医疗。
最后是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医馆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只能是医馆的学术水平。
四、学术内涵建设内容
第一,医德是学术载体。
医德是学术的载体,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医德,什么缺德事都敢做,所以说医德永远是最根本的。慈方中医馆医德建设主要包括:
1、慈悲
我们医馆叫“慈方”,来自于佛教里面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本”。解决别人的痛苦,这就是“慈悲”,要用简便、实用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别人,这就是中医一贯追求的“简便验廉”。
2、尊敬
我们觉得只要人人懂得“尊敬”他人,医医、医患、患患纠纷即可防患于未然。慈方中医馆服务台右手边墙上挂着“尊敬人者,人尊敬之”,就是提醒大家要:医生互相尊敬、员工互相尊敬、医患互相尊敬。
每天晨会完了,慈方中医馆的工作人员都要同念“尊敬人者,人尊敬之”,一定要让“尊敬”深深地扎根在每个人心中。
3、包容
“包容”就是要包容各种学术观点、不同的见解,没有包容就别想进步。只有包容才能成就其大业。如果没有一个大的胸怀,想做大事业是不可能的。
第二,医道是学术根本。
医道方面,强调的是顺其自然,自然而然,也就是说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要懂得“道可道,非常道”,任何疾病,都是可以变化的,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化解的。要有信心,要不然在看病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就会畏难而退。
要知道“万法皆空”。自然界所有的事情,都是各种机缘巧合之后的一种临时存在的状态,这就是佛教里面讲的“空”。做事的时候一定要随缘,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遇到什么困难就去创造条件解决这个困难。
第三,医理是学术主宰。
医理是医生治好病最基本的底气,是学术的主干。我一直在做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但是在十多年前,我发现把所有的中西医学的东西都拿来,有些病还是根本无法治好,后来发现导致一切烦恼和由烦恼导致的疾病,在佛医学里有很好的方法,所以后来我就致力于中西佛医融合的研究,中医、西医、佛教医学融合的医理逐渐成为慈方中医的学术核心内容。
第四,医术是学术之枝。
医术包括调息、针灸、艾灸、刮痧、拔罐、吐呐等等这些养生保健技术。光懂医理没有医术,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必须让医理和医术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第五,药物是学术之叶。
药物主要涉及药疗和食疗,来源有植物的、动物的、矿物的,我又加了一个化学的。理论上讲所有西药都应该是可以辨证应用,在临床上我已经总结了很多西药的辨证应用规律。
例如昨天有一个病人来了,一摸脉是迟弱的,如果根据这个来判断,他就只是个虚寒证,但是我看了其他的疾病表现,发现他并不是虚寒证。如果我不懂西医西药,那肯定只按虚寒证给他治了,结果肯定是无效的。他用的β受体阻滞剂就是一个寒凉药,你把它导致迟脉辨证为阳虚,肯定错了。
现在,纯中医想治好病很难,因很多是药物导致的,并不是病本身。所以不懂西医行不行?肯定不行。
五、如何提高团队学术水平?
第一,要“学”。
向古今中外的名家学习。我们不能光学中国的,不能光学古人的。只要有精力、有时间、有机会就要多学一些国内外精华的知识。
第二,要“习”,即实践。
你光看书,不实践,就是纸上谈兵。所以,一边要学一边要习。这样才能真正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讲起来心里才能有底气。
第三,要交流。
在慈方中医内部,有师生的交流、有弟子之间的交流、有医患之间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大家共同进步。
弟子之间的交流
我现在有一百多名弟子,每周都要给他们讲东西。弟子不可能每次都到,那只能在我的微信听我讲课。因为我没有时间重复讲,每天给弟子讲的又是全新的内容。所以有些没到现场的弟子可以通过微信互相交流,弟子专门有弟子的微信群。我要求他们如果跟诊就必须把心得体会写好发到群里分享给大家,让那些没有来跟诊的人也能学习,这是我对弟子和跟诊弟子的要求。
医患之间的交流
医患交流指的是,有的病人看完病了,不来复诊,如果他还不好,怎么办?这中间缺乏沟通,所以要和患者交流,这样才知道医生开的药到底有效没效。
和外界的中医、西医的外部交流
我鼓励大家,去请外边年轻人认可的、我认可的中医大夫,到慈方中医馆来跟大家交流;另外,也会请西医过来交流,因为有的东西自己得知道,即使用不上它,也得去了解它。现在当中医,挺不容易的,有些病人都知道的西医知识而中医人却不知道,这是不行的。
第四,工具装备要先进。
中医医生成长太慢是因为疗效提高太难,所以我们还要配合工具装备。就像一个人无论跑步多快,怎么都比不过开车快。 所以一定要意识到工具在振兴中医当中能够起非常大的作用。这些工具包获取信息工具、智能决策工具。
我在2004年就已经开发出古今名医会诊这个决策工具, 这是慈方中医馆每一个医生的标配,医生如果不根据这个系统,随便开方子,是不允许的。为什么?因为个人开出来的方子不能保证都有不错的效果,利用好这个智能系统,就能事半功倍,好比让一个人出门办事,我让你开车去,你非走着去,速度跟不上,那是不行的。
六、如何培养中医馆成长的潜力?
第一,提高疗效是根本。如果没有疗效,就没有潜力;
第二,培养口碑,疗效是口碑的基础。
第三,分享传播理念、学术、盈利模式。中医界里有句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其实并不然,我发现教的徒弟越多,师傅越有饭吃,绝不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所以我希望我们中医能够更加开放,不要保守,尽量分享经验培养更多人才,共同振兴我们的中医。
中医馆是中医事业的最小单位,单凭一个医馆,只想把自己搞到很好,让其他医馆通通趴下,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其他的医馆趴下了,自己的医馆也不可能独木成林,想振兴中医根本不可能,因此,所有医馆必须同心协力,共同把医馆做好,把医馆做好了,中医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