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普及健康生活和完善健康保障方面的成绩,上海在优化健康服务方面或许还需更大力度的投入。
相比普及健康生活和完善健康保障方面的成绩,上海在优化健康服务方面或许还需更大力度的投入。
2018年7月2日,以“面向2030的健康上海政策体系构建”为主题的《健康上海绿皮书》首发暨2018健康上海发展论坛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
上海社科院健康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选择了能够集中体现上海健康事业产业发展、市民健康水平提升的具体指标,并围绕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以及健康产业等发展状况,从主客观两个层面,建立了综合性的“健康上海指数”综合模型。
指标体系由多方数据综合而成,包括统计年鉴及各有关部门的年度报告和大型问卷调查数据。指标体系为国内首次在超大城市层面上创立的健康评价系统。
数据分析表明,上海健康水平指数为99.36,上海健康综合指数为109.58。从中可以看出,上海健康状况总体呈现平衡发展的态势。
不过,一级指标比较表明,各维度内部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现象。
例如,普及健康生活指数和完善健康保障指数最高,其次为发展健康产业指数和建设健康环境指数,优化健康服务指数相对最低。
绿皮书分析,这表明,2016年上海市在普及健康生活和完善健康保障方面的投入和关注较多,但在优化健康服务方面还需要有更大力度的投入;同时,健康产业作为上海的新兴产业,也得到较好的发展,增加幅度超10个百分点。
在同一评估维度中,不同指标之间也出现了发展较不平衡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普及健康生活和完善健康保障两个维度中。
在普及健康生活维度中, 指数(166.20)明显高于健康行为指数(105.41)和健康文化指数(91.98)。绿皮书分析,这表明,关注健康生活普及、重视 宣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因为健康文化和健康行为的改善,可能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
在完善健康保障维度上,医疗健康指数最高(150.61),远高于制度保障(106.65)和药品保障(103.71)。这表明,目前上海在医疗健康方面的成效较明显,而完善医疗制度和加大药品保障的工作可能相当艰巨。
此外,从第三级核心指标评价指数排序来看,位于前五位的依次为垃圾分类情况、健康商业医疗保险购买率、医疗救助金、健康保健的支出、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人数,位于后五位的依次为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比率、文化休闲时间、医疗服务问题发生率、传染病死亡率、生态环境安全感。
从中可以看出,上海市民主体健康意识有明显增长(如垃圾分类情况有明显改善、商业保险的意识增强等),他们对上海健康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的建设、医疗服务问题的发生等)。
研究团队表示,本健康指数表明,相较于健康服务、健康保障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上海健康环境的打造尚有不足,而其中症结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目前健康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以及社会协同作用的发挥。
研究团队建议,上海在今后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健康服务及保障的同时,还必须着力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作用发挥。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