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医学人文

上海出手:专家不允许只看特需门诊!

作者:韦一笑 来源:“看医界”微信号 日期:2018-06-24
导读

近日,上海市卫计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疗机构门诊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在职专家出特需门诊必须出非特需门诊,正高职称特需门诊与非特需门诊出诊次数(每1个半天为一次)比例不得高于2:1;副高职称不得高于1:1。

关键字: 专家 | 特需门诊 | |

近日,上海市卫计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疗机构门诊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在职专家特需门诊必须出非特需门诊,正高职称特需门诊与非特需门诊出诊次数(每1个半天为一次)比例不得高于2:1;副高职称不得高于1:1。

上海对于特需门诊的规定反映了不少专家更喜欢出特需门诊,普通老百姓看不到专家的现状。不少网友表示支持,有人认为“有些医生只有特需,没有普通专家门诊,更不要说普通门诊了”,也有人抱怨称“高年资医师看特需较认真仔细,看专家门诊相对简单马虎”。

在全国范围内,对于特需门诊的控制早有先例。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但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的热度却丝毫未减,不仅豪华高价病房的新闻频频爆出,以北京为代表的一些省市还出台了“公立医院特许服务由医院自主定价”的规定。

一边是控制服务规模,一边是放开服务价格,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的处境似乎略显尴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事实上,不同医院特需服务的项目虽有不同,但与普通服务相比,却有一个共同点:价格高、诊疗环境好、问诊时间更长等等。虽然价格偏高,需求市场依然供不应求!

上海一位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曾向《看医界》表示,他把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都交给了团队的其他同事,因为特需病人太多了,为了更合理安排时间,做到病人的有效分流,不得已只开放特需门诊。分流的结果是,团队医生的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专科实力在全国高居第一,全国各地的患者纷至沓来。

这又说明了什么?有业内人士认为:行政命令下的公立医院现有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严重不合理,医生的劳动价值被严重低估。据《看医界》了解,根据专家职称和级别,上海瑞金医院特需门诊挂号费分为400/600/800元三个价位,且均为自费;而在普通门诊方面,即使是价格偏高的专家门诊,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自费部分诊疗费也仅为14元和22元。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因此,知名媒体人王志安曾犀利地指出:特需的价格,才是医疗服务真实的价格,它一方面消灭了寻租的空间,另一方面,使得医生劳动的价值部分地得以体现。

在医疗圈内,对于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的争议一直存在。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白剑峰认为:“如果在普通门诊和普通病房都供不应求的前提下,盲目增加特需门诊和特需病房,难免有少数人挤占多数人的公共资源之嫌,不符合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因此,取消特需医疗是大势所趋。”

知名自由执业医生、沃医妇产名医集团创始人龚晓明医生也认为:“鼓励医师多点执业,特需让市场去说话,做好私立医院倒逼公立医院改革。”

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或许代表了某种趋势,意见指出:严格落实公立医院举办特需医疗有关规定,除保留合理部分外,逐步交由市场提供。

不难看出,未来高端医疗需求的提供者会逐渐向社会资本办医方面倾斜。在多点、自由执业日趋活跃,医生个人品牌逐渐崛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普通患者还是特需医疗,公立医院都将面临着患者跟随医生走向市场挑战。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