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0年代,美国的妇产科医生当中,男性占比93%;现如今,这个数据跌至了41%。而根据最新统计的目前妇产科住院医性别比——仅17%为男性,这个数据还会持续下跌。
在1970年代,美国的妇产科医生当中,男性占比93%;现如今,这个数据跌至了41%。而根据最新统计的目前妇产科住院医性别比——仅17%为男性,这个数据还会持续下跌。
这一下跌让美国的一些医院和医学院有点方。
比如密歇根医学院,该院负责医学领域的性别问题的医生,Dr. Reshma Jagsi,公开表示担忧。她说,一个群体中存在不同的视角,更有利于解决复杂的问题。男性和女性对于妇产科的贡献是同样重要的,多样性绝对可以提升医疗的质量。
另外她表态,作为一名女性,她去看妇科是不在意医生性别的。
科罗拉多大学的妇科肿瘤专家Dr. Saketh Guntupalli,他对此的忧虑更甚一些。他怕男医生被彻底排除在外——“如果你让50%的人直接不参与这一领域,你很可能就会错过重大的进步!说不定哪个男医生本来能够研究出治愈妇科肿瘤的方法呢!”
甚至有动作快的医学院,已经直接开出条件:男学生申请到妇产科做住院医,可以比女医生少修一些住院医项目!
放低要求请你们来有没有!
而有些科室领导也有点激动。
比如阿拉巴马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的一位医生就透露,考虑到不想要一个全是女医生的科室,如果来两位资质能力完全一样的申请者,领导肯定收男的!
男医生是怎么变少的?
妇产科住院医中仅有的17%男性,还在不断下跌,这是为啥呢?
图中这位老哥,就是一位还坚持在岗位上的妇产科男住院医。他叫Jerome Chelliah,目前在Kaiser Santa Clara完成妇产科规培。
他说,他们科规培的医生共有16人,其中只有4人是男性。
但是,在规培过程中,其他男同胞纷纷转走,明年,他应该就是唯一的男丁了……
为什么即使申请了妇产科住院医规培项目,男医生还是流走了呢?
因为女病人不想看男医生啊!
Chelliah举例了自己的经历,他表示,一些女患者会在妇科检查之前表示要换个女医生,不过,更多人根本就是看到他进门就直接糊他一脸:“给我换个女的来!”
这样的经历,想必中国的一些男医生在转妇科的时候也有过。鄙人在门诊时也经历过几次男住院医被迫离开诊室的现场。
Chelliah表示,自己作为有色人种,因为肤色被歧视也不是一次两次。但是没有哪一次是像在妇产科这样,仅仅因为性别,患者就敢明目张胆的喊你出去。
他还揭发,某些医院为了讨好患者,甚至挂牌声明:“我们这里提供服务的都是女医生”。
“我们医生不能歧视患者,不能挑患者。患者却可以根据性别来歧视我们,挑我们医生。”
Chelliah之所以还没有离开,是因为他本人对妇产科有很强的热情,他说,妇产科是一个真正可以与患者互相了解,进入到患者生活的专科……
因为,在美国,许多女性与妇产科医生的关系是长期的、固定的。
只不过,纵然是Chelliah这样的男医生,也在心里给自己留了后路——他把自己的最终目标定在医院管理上,所以,他也许不会一直在临床上照顾患者。
除了男住院医会遭遇“给我换个女的来”,尚在医学院的男性医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也会遭遇这样的情况。
“这就更糟糕了。”一位医学院管理者指出,很多男实习生根本没有得到实习机会,他们被患者赶出诊室、赶出产房,在他们的女同学有机会帮产妇接生的时候,他们啥也学不着。
在实习阶段遭遇患者歧视之后,许多男性医学生根本就直接把妇产科划出考虑范围,连申请都不会申请,根本谈不上“留住”。
患者反应这么大是为啥?
很多拒绝男医生的患者,给出的理由是——男医生不懂女人。
一位19岁的女患者表示,在张开双腿等着做妇科检查的时候,自己的脆弱一面被完全暴露出来。当时,一位男医生刚刚靠近她,她就崩溃到尖叫了。
有许多中年女患者则表示,男医生根本没生过娃,不会懂女人的痛。
一位患者表示自己生娃的时候,负责接生的男医生根本就没有同情心,“真想一拳打爆他的脸。”
“就算女医生里有人没生过娃,那大家都来过月经,都有过痛经,肯定更能互相理解。”
被这些言论影响,甚至有一些男性医学生也相信了这一套,认为男人天生不适合干这个活。
不过,一项荟萃了23项近年研究的分析发现,还是有8%的女患者跟喜欢男医生的。
这些女患者给出的理由是,男医生动作更加温柔,也跟更善于倾听患者的诉求——也许是这些男医生为了克服大家对他们的刻板印象,而做了更多的努力吧。
此外,41%的患者表示自己看妇产科并不挑医生性别。
也就是说,剩下51%的患者明确表示自己不!要!看!男!医!生…
还是挺惨烈的。
也有一些妇产科的女医生站出来支持自己的男同事。
她们表示,患者不应该关注医生的性别,这种认为同一种性别就天然对患者生理情况更加了解的想法是错误的,患者应该关注的是医生的能力——医患沟通的技能、对患者的同理心等等……而不是关注医生的性别。
甚至有位叫做Alison Jacoby的女妇科医生实名表示:“我是女的,我没生过娃,我哪知道生娃有多疼!”
而且她还认为,女患者只认女医生,那你让人家变性患者咋办。
有些女医生表示不服
开头提到,197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妇科医生大部分是男性,仅有7%为女性。
一些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女医生表示,我们当初要吃多少苦,受多少罪,挤破头,才能当医生。就从来没听谁担心过“妇产科女医生这么少,要怎么办”!
的确,时代变了,当初占妇产科医生比例93%的男医生,大部分是白人男性。现如今,在美国传播广泛的妇产科医生形象,是一位印度裔年轻女性——
(Dr. Mindy Lahiri是一部热门电视剧中的主要角色)
对于某些规培项目可能放低门槛招收男住院医,一些女医生表示愤怒。她们认为,妇产科本来就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科室,她们也是费了很大心力才进来的,凭什么!
也有女医生表示,女性在这行被歧视和压迫这么多年了,妇产科男医生比例下降一下,就开始唧唧歪歪啦?
更何况,现在只有极少数科室女性医生数量占优,男医生可把持着总共42个专科里的37个呢!
Pari Ghodsi是在Northridge的一名产科医生,她说,也许性别为女,在妇产科里当医生可以稍微有一点点优势,但是出了这个科,哪里都是歧视。
她举例,自己穿着洗手衣出门,总会被患者问“你是不是护士”。而男医生根本不会有这种困扰。
这个问题倒是在中国也很常见,相信不少女医生有被患者“喂,护士,XX床输液输完了,你来一下”的经历。而男医生绝不会有这种经历。
除了认为“男医生减少挺好的”“我觉得都是女医生也没问题”之外,一些女医生对于妇产科将来的工资很是担忧。
她们认为,由于女医生越多的科室,工资收入越低——比如儿科,由于女医生数量最多,已成全美医生当中收入最低的科室——如果男医生真的过少,妇产科说不定会步上儿科的后尘。
“从业者多为女人的工作,容易被社会不当回事。”
迎“男”而上
妇产科也有一些男医生在咬紧牙关改变现状。
Daniel Spinosa,过去在华尔街工作,现在,30岁的他是医学院的在校生。刚进入医学院的时候,他的志向是当一名肿瘤科医生。
今年,他会开始妇产科的规培项目。
那是因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他并没有什么被轰出诊室的经历。每一次,教授在向患者介绍他的时候,总称他为“我们团队的一员”,而不是“一个男的实习生”。
妇产科的其他高年资男医生更是鼓励他,不要把在这个科室当男医生想得那么可怕,职业道路还是蛮顺利的。
Spinosa现阶段把目标定在当妇科肿瘤医生上。
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患者真正生病的情况下,总会更需要你吧”,说白了,不那么容易被赶出诊室……
实际上,现阶段,美国的不少妇产科男性医生,都从事类似妇科肿瘤这样的亚专业。
中国的情况怎么样呢?
据《201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在妇幼保健医疗机构中,执业医师的男女比例为26.3% VS 73.7%。
《201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与此同时,全国执业医师当中,男女比例为55.2% VS 44.8%.
《201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妇产科当中男医生的比例之低不言而喻。
以上仅为中国大陆的情况。在中国台湾,妇产科当中,男性医生占据绝对优势。有数据显示,台湾妇产科当中,男医生可占超过9成。
去年,一位来自台湾的妇产科医,上海美华妇儿医院特约医师胡一君告诉《医学界》,“台湾地区的妇产科以男医生居多,我当时工作过的一家医院,几乎都是男医生。并且,在台湾地区,女患者在就诊时,不会刻意去关注医生的性别,在她们看来,双方只是单纯的医患关系。”
而大陆某一网站女性频道调研显示,近13000名参加者中,41.36%的受访者对妇科男医生表示“感到非常尴尬和难堪,因此拒绝就诊”,仅有5.52%的受访者“愿意接受男医生(的诊治)”。
对此,业内专家呼吁女患者消除“性别歧视”。
与此同时,医疗机构在渐渐调整科室医生比例,比如某些医院在招收医生的时候,会定下性别指标,10个名额中,指定3-4个名额必须是男医生。
虽然说不上寰球,但太平洋两岸的妇产科,有点“同此凉热”的意思。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