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明确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同时,也让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互联网医院正式得到了官方认可。一时间,关于互联网医院的讨论声此起彼伏,但在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暨中日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卢清君看来,互联网医院还是棵“新幼苗”,要建立新业态,医疗界任重道远。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明确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同时,也让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互联网医院正式得到了官方认可。一时间,关于互联网医院的讨论声此起彼伏,但在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暨中日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卢清君看来,互联网医院还是棵“新幼苗”,要建立新业态,医疗界任重道远。
互联网医院的“地基”已经打好
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仅2016年全国就有超过30家互联网医院建成。去年3月,一则“互联网医院被叫停”的刷屏文章,让互联网医院的热度骤降,发展前景受到质疑。野蛮生长终不可取,但“互联网+”已经渗透进医疗健康的各个领域,规范有序的“互联网+医疗”正在悄悄影响着人们看病就医的全过程。
在中日医院的挂号大厅,挂号的队伍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拥挤。大厅内的十多台自助挂号机,可以随时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缴费等多种功能,极大的方便了患者。这只是“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之一。在全流程预约、满意度测评、院内急救体系建设、移动医护等方面,互联网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远程医疗的火旺正是互联网技术优势的集中体现,将处于不同物理空间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联系了起来,让医疗“触屏可及”,让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老百姓享受到了不出家门就能看上大医院专家的便利,为分级诊疗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中日医院为例,作为唯一的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其远程医疗协同网络被国家选定为医联体分级诊疗四大模式之一,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区直辖市(包括澳门)近3000家医疗机构。自2015年以来,医院年平均远程会诊量超过6000例次,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据不完全估算,累计为基层患者节约综合就医成本约7000余万元。
在医联体建设中,开展疑难危重症患者转诊,开展远程影像诊断、远程教学查房、线上技术培训等业务,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帮助。而在远程医疗的运行过程中,医院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管理和运营经验,建立了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管理的规范,逐步形成了符合医疗质量要求的技术标准。这些工作的积累,都是建立互联网医院的基础。
接下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互联网的连接作用会愈发明显,再加上老百姓健康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建立互联网医院已是大势所趋。许多医院和企业也都早早就开始积蓄力量,做足了充分准备。
正如卢清君所说,现阶段,互联网医院的“地基”已经打好了,但它毕竟是个新业态,其业务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甚至物流供应体系、数据存储和信息安全体系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意见》的发布在为互联网医院未来发展打“强心针”的同时,也对互联网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
互联网医院得以生存,要依靠支付制度
一个新业态的形成需要多方合力,《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支撑体系,及时制定完善线上问诊的行为规范、收费、医保支付等配套支持政策。如果将互联网医院比作“一栋大楼”,那么这些支持政策就是“钢筋和水泥”。
在这些配套政策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医保支付。因为它关系到患者的看病花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互联网医院能否受到患者认可。在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看来,互联网医院要想生存,必须依靠支付制度的认可。如果连医生的价值都不能认可与兑现,互联网医疗也就没有生命力。
但医保支付却是个复杂的问题。拿时下最火的远程会诊来看,每个省市的定价都不尽相同,医保支付标准也存在差别。记者了解到,中日医院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11项远程医疗项目的收费标准。其中,“非交互式远程随访”的费用最低,为100元,“多学科交互式远程会诊”的费用最高,为6000元。
卢清君说,现阶段,北京将远程医疗项目定义为特需医疗而制定物价政策进行收费的,是自费项目,还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不过,湖北、新疆、贵州等17个省份和地区已经根据实际情况将不同的远程医疗项目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随着互联网医院的逐步发展,医保报销政策一定会跟上,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
首先是定价的合理性,卢清君说,虽然半数省份出台了费用标准和报销政策,但各地、不同项目的定价并不完全合理,一些医联体内部的远程会诊还是免费或者由医院承担的。过低的定价让医生、医院失去了积极性,技术供应方也望而却步。在某些地区,免费的远程会诊被错用为虹吸患者的工具。
实际上,在远程会诊的背后,设备费用、管理费用、业务协调费用等都是隐形成本。卢清君举例说,在中日医院,一次普通的远程会诊,后台保障和管理人员至少需要7到13个人,这些成本支出是患者看不见、摸不着的。
此外,医保给予报销的前提是项目的业务体系和物价体系已经完善。就目前情况来看,远程医疗在这两方面的波动和差别仍然很大。“没有确定的业务模式,物价部门就没办法核算成本和定价;没有定价,医保部门无法确定报销政策,容易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逻辑中”,卢清君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首先要尽量降低系统运行成本,轻装备、重运营。还要给出合理的物价体系。卢清君告诉搜狐健康,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从2015年就开始着手研究物价核算机制和分配体系,并付诸实践检验。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即将发表在学术杂志上,各地可以参照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的物价形成机制确定本地的价格。
真正建立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业务体系
一项新政策的推出往往会造成蜂拥而上的现象。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医院的行业格局暂时不会有太大突破。一是因为需要依托线下实体医疗机构,提高了行业门槛,二是禁止首诊,保证医疗安全,其业务范围和灵活性会有所降低,三是严格的监管措施会让一些借机造势、过度期待的机构望而却步。
“并不是所有医院都准备好了。”在卢清君看来,面对“互联网+”,更多医院还处于无序的状态,需要时间和过程慢慢适应和协调各种资源。不少医院可能还需要从平台部署和管理体系入手,一步步熟悉“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各类业务。
同时,卢清君也强调,现在,一些医院最需要转变的是观念,避免陷入“把项目资金投入到大装备上”的误区。因为功能的好坏不在于装备,而在于运营管理。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尊重科学的规律,尊重基层医院患者的需求,真正建立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业务体系。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