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医学人文

临床医学学位制度,到底应该怎么改?

作者:孙晨宇 来源:医学界 日期:2018-02-26
导读

前段时间,秦伯益院士指出现行临床医学学位制度不利于医学人才的成长(院士批判临床医学学位制:不是每个医生都必须做科研),认为我国临床医学学位制度亟待改革。作为一个医生,我特别支持院士观点。只是,要想进行学位制度改革,需要深入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不同医学教育体系,本文即是提供多国学制情况,供大家了解。

关键字: 临床医学 | 学位 | |

前段时间,秦伯益院士指出现行临床医学学位制度不利于医学人才的成长(院士批判临床医学学位制:不是每个医生都必须做科研),认为我国临床医学学位制度亟待改革。作为一个医生,我特别支持院士观点。只是,要想进行学位制度改革,需要深入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不同医学教育体系,本文即是提供多国学制情况,供大家了解。

要想理清如何改革我们的学位体系,首先要正确认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学学位体系究竟怎么回事。

先说美国,医学院体系比较常见的是四年本科(非医学专业,但是需要修一些申请医学院所需的课程,常叫做premed),再考MCAT上四年医学院获得MD或者DO的学位,医学院一般头两年上医学基础课程,后两年学习临床课程同时在医院进行临床轮转。

德国的医学教学体系则一般是高中毕业后进入医学院学习六年(也有些医学生因为考分不够会先去学习护理、医学技术类专业,可以获得加分,再去申请医学院,笔者在德国留学时,同一栋宿舍楼的一位德国美女医学生就是这个方式考入医学院的),医学院一般是两年基础科学课程学习,三年临床课程学习,加一年类似国内的实习年。【2】

但是在德国,如果单纯是医学院毕业,是不能被叫做Dr的,而只能叫做Arzt/?rztin(意思是“医师”)因此大约70%德国学生会做科研写论文获得Dr Med的头衔。

德国的医学博士是科研为主的学位(并非秦院士所说的在临床工作,通过几门考试),与美国的MD完全不同,笔者在德国留学期间,实验室里就有好几位德国医学院在校生同时攻读Dr Med,也就是做实验写博士毕业论文,最后在医学院毕业时候,可以同时获得Dr Med头衔。

了解完德国和美国的医学博士的基本情况之后,我想说说世界各国各地区主流医学学位大概情况。

1.医学学士体系,以英联邦国家地区为代表的体系,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入读医学院,学习五六年以后获得医学学士头衔(比较多见的英文缩写为MBBS,也有其他形式缩写,各个医学院可能有所差别)。如果以后想进一步深造,也可以读MD学位,但是这个MD是科研为主的学位。

2.六年制的MD,其体系基本类似MBBS一类的医学学士学位,也是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学生入学,但是毕业以后授予MD的称呼。比如Rīga Stradi??University大学在官方网页的介绍就是六年制,授予MD学位(全称Medical Doctor)。

3.以美国为代表的学士后医学教育体系,从本科毕业生中选拔学生,在医学院攻读四年获得医学学位,一般为MD(美国也有一些医学院有其它学位如DO),中文一般称其为博士。然而由于此类医学院的学生毕业时候并不强制撰写发表博士论文,因此有些国家和地区将此类学位认证为硕士等级学位,如澳洲一些医学院对他们国内的学士后医学教育体系的MD认为是硕士等级。

截图自墨尔本大学网站https://coursesearch.unimelb.edu.au/grad/1591-doctor-of-medicine

4.台湾地区的医学学位,传统上多数是高中毕业后入学,近年来也有些模仿美式体系的学士后医学专业,但是他们的毕业生授予的学位,中文都叫做医学学士,英文叫作Doctor of Medicine。

在简要介绍了我国大陆以外各地区和国家的医学学位体系以后。我说说我对于未来改革我们的医学教学体系的看法:

我国医学教学体系非常复杂,有五年制六年制医学学士,也有七年制医学硕士(目前已基本停止招生)、八年制医学博士。同时也有研究生统考招生的医学硕士,博士招考的博士。这些复杂的医学学位体系,如秦院士所说,不利于年轻医生的培养,斤斤于几篇论文的发表,耿耿于一个学位的追求,从一开始就掉入了小家子气的格局,难成大器。

秦院士说我们的医学学位体系需要改革,那么应该怎么改?我斗胆说说个人看法——

考虑到我们文化和大家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比如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博士”这个词),那么我们的改革是不能脱离国情,完全照搬其它国家地区的,而是需要结合我们自己的国情。

1.模仿某些国家六年制体系,就读医学院六年,毕业后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这样的好处是与我们现有的学士学位的医学教学体系相差不大,在各个医学院的教学计划上容易推行。但是这种方式会对其他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有不公平之嫌,凭什么医学院就可以到博士学位,尤其国内医学院众多,教学水平也有一定差异,如果所有的毕业生都叫做博士,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服气,让“博士”一词的价值迅速下降。

2.模仿德国体系,学习六到七年,毕业时候只授予“医师学位”或者“医学学位”的称谓,(英文可以用Medical Degree或者Medical Doctor的叫法,简称为MD),学位等级等同硕士(毕竟多数其他专业的本科只要学习四年,如果医学院学习六到七年还只给学士等级的学位,对医学生就太不公平了,更不利于吸引优秀学生学医),如果攻读医学院同时或医学院毕业后,额外花时间完成了博士课题和论文,再另外授予博士学位(如Doctor of Medical Sciences,PhD一类的英文称谓)。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医学学位在名称上与“博士”“硕士”“学士”这些称谓的纠缠。不过由于依然会存在通过额外攻读科研博士而获得博士学位的情况,因此还是可能导致很多医院将“博士”学位作为招聘晋升的优先考量而忽视了临床能力的培养。

3.参考台湾地区于2013年改革后的医学教育体系,并结合英国的医学毕业后的初阶医学培训的Foundation Year,结合大陆地区现有的医学本科教学体系。采取5+2或者6+2的模式,前五年或者六年的教学模式基本依然延续现有体系,最后两年以实习医生的身份直接参与一线各学科的医疗实践和轮转,代替现有的住院医师培训模式。如果学生在进入最后两年临床轮转前自愿放弃两年实习,或者无法通过实习前的国家考试(实习前进行考试,获得实习执照,以便合法的参与临床诊疗实践)的,则授予一个医学科学硕士(Master of Medical Sciences)之类的学位,准其毕业但是以后不能当医生,或者是给予医师助理的硕士学位(美国的医师助理专业一般也是硕士等级的学位)。如果完成了最后两年的实习医生轮转,则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这样的好处是:七到八年的学习时间获得博士学位与现有长学制体系接近,比较能够被非医学专业的学生的接受,不会产生那么多不服气的感觉;前五到六年的教学体系与现有的学士学位的医学教学方案比较接近,改革容易操作;并且通过两年持有实习执照的临床轮转,可以获得更多的临床经验,尤其是有利于增加医学毕业生对于各个专科医学体系的认识,避免现有模式下,过早进入各个专科体系培养的弊端;同时通过授予医学博士学位而减少大家为了“博士”这个头衔去拼命做科研而忽视了临床培养的弊端。

以上是个人一点小小建议,希望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医生和医学教育工作者及管理者的思考,促进我国大陆的医学教育水平在未来的提升。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