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把如何提升志愿服务规范化及专业化水平作为工作重点,这是记者12月6日在该院举行的志愿者表彰大会上获得的信息。
讯(驻地记者 孙国根 通讯员 王懿辉)有一位乳腺癌患者,同时患有重度忧郁症(其外婆因乳腺癌去世,两年前她的母亲也因乳腺癌离开了她),从美国回来后,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治疗,当时她感到迷茫无助,非常绝望,多次想自杀。那天恰好是该院志愿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桂敏老师在医院“帮帮我”心理咨询热线(02164171885)值班,病人的父亲打来电话,希望张老师能到病房帮助正在化疗的她女儿。张桂敏马上来到病房,与这位患者谈了将近两个小时,她终于承诺不自杀。后来患者到该院心理援助中心继续接受心理疏导。为了彻底解除她自杀的冲动和意念,保护她的生命,除了当面咨询外,张桂敏还主动电话或短信和她联系。在以后的近三个月里,张老师与她面询9次,电话和短信了20多次。她的转变是飞快的,彻底打消除了自杀的念头,面对疾病建立了合理的认知,抑郁的情绪得到了缓解,提高了生活自信和生命质量。将近三年来,仅张桂敏就接听热线电话100多个,进病房做心理疏导20多次,两次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进行了成功的危机干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批挂牌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五年来,已形成了由一支院内医务志愿者和八支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共2800余人的服务力量,年服务时间达36800小时;如今该院已把如何提升志愿服务规范化及专业化水平作为工作重点,这是记者12月6日在该院举行的志愿者表彰大会上获得的信息。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表彰优秀志愿者时场景 孙国根摄
该院党委副书记顾文英告诉记者,过去医院开展志愿服务主要集中在导医、秩序维护等门诊区域,形式较为单一。近些年来,该院着力提高志愿者水平,关注志愿者服务在患者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工作,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帮帮我”心理咨询热线,由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社会志愿者和医务志愿者一同通过接电话和病房探视的方式,解决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问题。目前已累计接听热线500个,有效处置个案70余例。同时,该院与复旦大学生命关怀协会、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等大学生志愿者一起,通过病房探访、送书进病区、手工编织等形式,给临终肿瘤患者带去欢声笑语。
据悉,该院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仅今年就参加院内外志愿活动2356人次,累计服务时长14652小时。注册的8个社会志愿服务团队,服务达到4000余人次,总时长达16236小时, 2015年与2016年相比,服务人次年均增长200余次,服务时长年均增幅9%。通过医院的志愿服务,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在工作中,志愿者发现肿瘤患者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煎熬,心理负荷较大,这就给从事志愿者活动的志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院还启动一项“通识+专题”志愿者培训课程,并为8名学员代表颁发“录取通知书”,第一期拟招募培训50名志愿者,课程历时1个月。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医疗知识、沟通技巧、志愿者管理制度、志愿服务礼仪等,共计14小时;专题培训主要面向志愿者服务能力提升,包括基本沟通技巧、资深服务经验及技能总结与分享、患者心理与社会需求等,共计22小时。
当天,成立了由该院郑莹、顾雅佳、柳光宇、张剑、成文武五位教授组成的沪上首支肿瘤防治科普志愿者讲师团,其目的是让医院内那些有志于从事肿瘤科普的青年专家加入其中,在导师组的培训指导下,获得“科普讲师资格证书”。首批拟招募讲师50名,在肿瘤预防、诊断、外科、内科及临终关怀5个领域对首批讲师进行1个月的集训,并在2018年2月考核通过后,正式“持证上岗”,开展科普志愿服务。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