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医学人文

在长生不老的未来,健康管理行业将是医疗界下一个引爆点

作者:刘露诗 来源:动脉网 日期:2017-05-19
导读

最近看到一篇叫《十年之内不能死》的文章,其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大家要在10年之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因为这段时间内人类可能研究出能获得不死之躯的技术。

关键字: 长生不老 | | 健康管理 | |

最近看到一篇叫《十年之内不能死》的文章,其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大家要在10年之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因为这段时间内人类可能研究出能获得不死之躯的技术。

它拿《未来简史》这本书中讲到的一个技术来举例说明——几年后,我们的血管里会放进500万个纳米机器人,在血管里来回巡视,让人类摆脱心脏病、脑中风的威胁。据称,这项技术已经在实验室里完成。心脑血管疾病已经能用体内机器人解决,那癌症、各类年龄相关疾病,或许不久也就能从致死疾病变成普通慢病。

有史以来,人类就在追求长生不老,追求青春长驻。现在被告知这一天有可能很快来临,不知你是否会油然而生这样一种感觉:我拥有了世界上所有的时间,一切都来得及,剩下的就是要怎样去好好安排一个富足、高质、健康的人生。

把未来人人都会获得不死之躯的说法放到一边,目前的确有一个能帮助人们提升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的行业,即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可谓是一个长期“被隐藏的”重大医疗环节。听到医疗健康这个词汇,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看病、吃药,而不是定期的体检、日常的饮食运动等。然而随着人们的寿命增长,重大疾病将越来越不致命,花费最多的将会是预防保健和慢性疾病管理。

历程:中外健康管理行业的起源和发展

健康管理行业最早起源于美国,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比美国晚了数十年,原因是支付方的情况不同,诉求的迫切程度也就不同。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颁布健康维护组织法,首次广泛推进了让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医疗支付控费的做法。为了降低成本,保险公司大力推行用户的预防保健,从而减少了人们看病的频率、降低了医疗费用。总结美国的情况,即医疗支付商业化,以市场竞争促进控费,因此诞生了既省钱又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预防型健康管理模式。

中国则是另一种发展方式。由于商业医疗保险不是主流支付方,所以缺乏这种通过预防管理来节省费用的驱动力。中国健康管理的需求方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原因是近年来企业对员工的医疗健康福利产生了更大的重视,也就有了优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另外就是商业医疗健康险企,它们需要健康管理行业的协助控费。而正在掀起的健身、健康饮食潮流,也让自主获取健康服务的个人逐渐增长。

国康网创办人、董事长杨华山曾表示,健康服务是中国服务市场最具潜力的方向。与美国70%的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务相比,我国的这个比例尚不足0.1%。随着富裕人群的扩大,该市场在中国存在巨大的空间。

尽管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出现时间并不长,但早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指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比起西医也更有“调理”、“养生”的预防医学概念。当今这种治未病的文化再次席卷而来,借鉴海外做法之后在国内的土壤中重新商业化、智能化,逐渐欣欣向荣。现在国内健康管理行业联系起了体检机构、保险公司、健康智能硬件、基层医疗机构的产业上下游各环节,主要的业务包括生活方式管理、病种信息化管理、体检优化、健康数据分析等。

据百度百科的数据,至今国内已有超3000家专业健康管理公司,其中不乏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投资的;据估测,有超过10亿美元的境外资金已经投入了国内健康管理行业。

医疗健康从“治”向“防”的改变,在近几年发生得尤其之快。传统的医疗体系正在被健康管理服务颠覆,也在逐渐关注和跟进这个后起之秀的行业。

难点:数据精确分析、健康行为落实

健康管理整个产业,从逻辑顺序上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健康信息的收集和监测,具体数据来自体检、即时检测、可穿戴设备记录,涉及体检机构、医疗设备及智能硬件厂商等;

第二,健康状况评估,用所收集的身体情况数据来进行疾病风险判断、预测健康状况发展,对用户起到提示作用;

第三,健康干预管理,按照上述的分析结果,制定健康管理的“行动指南”,并敦促和指导用户后续的生活方式改变。

但目前国内的情况是,健康状况评估和健康干预管理的实现情况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在这里,健康管理公司对这后两个步骤起到了补全作用。

移动健康管理公司妙健康的CEO孔飞认为,国内健康管理现状中很大一个问题在于“只教育不管理”,大家接触到的常常只是健康知识科普,或只有体检数据,缺乏详尽解析和长期的健康行为鞭策。

此时,成体系的健康管理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要从数据来分析疾病风险,必须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对疾病的精确认知;而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执行上,因为想让用户摒弃惰性来改变生活方式并非易事。

就这些问题,妙健康的解决方法是全面打通各种健康数据,在设计上更数值化、可视化,在激励机制上做得更巧妙。首先,从16个品类、300多款设备智能硬件收集多方面的个人健康数据;然后用独创算法来评估用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态,量化为直观的“M值”;最后,利用“人性的弱点”,以游戏机制提高用户参与、以分阶段小任务“防懒”、给表现良好的用户以金钱奖励。

但在健康数据接入以及个人健康状况的评估上,永远是要求更丰富、更精确、更有效,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称,妙健康才完成的2.5亿融资,很大一部分将投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环节,包括扩大智能硬件数据接入、完善M值算法等。

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健康管理新“意识”

大热的“P4医学”概念——预测化(predictive)、预防化(preven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参与化(participatory),正在大数据的参与下变得更加可行。

健康管理行业因其预防、调养的基调和个体化管理的特性,正在成为预防医学的主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从个人病历、POCT设备、各类健康智能设备、手机APP中大量涌现。而中国的医疗健康数据体量之大,如果能够加以合理分析,从中得出的洞见足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生。

据报道,以色列通过推广即时检验智能社区和医疗中心来提供疾病防控的服务,就使得住院率、医疗总支出和住院时间均下降了50%左右。

很多时候人们缺的都是一种“意识”——意识到一些行为是对健康无益的,意识到自己已经临近某种疾病的边缘。除了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疾病管理,还有另一种“意识”能够对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孔飞曾在动脉网的专访中道:“技术能够挖掘健康数据中更深层次的价值,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妙健康将在大数据算法及人工智能领域发力。”新的数据处理科技代表了一种新“意识”,能告诉人们更多隐藏的现实,因此正在被更广泛地用于健康管理行业中。

在健康管理的产业各环节中也都需要这种“意识”:医疗健康险的盈利有赖于良好的险种制定和保险控费,所以需要健康管理企业提供人群健康大数据;体检机构得出的结果通过健康管理公司来做细化的数据分析和纵向历史对比;病种管理则更是需要以数据分析为基础,设计科学的管理流程。

附:国内健康管理行业政策及大事记

1994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健康医学》专着将“健康管理”作为完整一章。这是国内有关健康管理概念的最早文献。

2003年SARS爆发,国民保健意识大幅提升,健康管理、体检等相关的服务机构显着增多。

2005年以来,有关学会、协会相继申请成立了健康管理相关学术机构,如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

2005年10月,健康管理师成为国家劳动部公布的第四批新职业之一。

2009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在广泛征求健康管理相关专家、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后,形成了“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

2013年,《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列为健康服务业的4个核心内容之一,提出到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提供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

2017年,《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提出要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