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即指人们在从事连续、紧张、大量的工作而又无法获得预期目标时产生的一种对工作的厌恶和冷淡,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及由此所导致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情感衰竭、紧张疲劳、对工作丧失信心和责任、工作效率下降、焦虑及紧张等各种心理症状和生理指标异常。
职业倦怠,即指人们在从事连续、紧张、大量的工作而又无法获得预期目标时产生的一种对工作的厌恶和冷淡,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及由此所导致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情感衰竭、紧张疲劳、对工作丧失信心和责任、工作效率下降、焦虑及紧张等各种心理症状和生理指标异常。
研究显示,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国内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发生率在55.1%~59.1%。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护理工作的职业特点
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工作负荷重,劳动强度大,频繁的三班倒,使护士精神负担加重;同时要处理好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等各种人际关系;再加上频繁的检查、考试、晋升晋职的压力,容易使其身心疲惫,产生职业倦怠。
原因二:护理工作的职业压力
目前护士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和工作任务繁重,其原因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社会老龄化,医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加之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无形地给护士增加了许多压力,医学的迅速发展,迫使护士经常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也容易形成身心倦怠和疲劳。
原因三:护士工作的角色冲突
护士在工作中承担着照顾者、教育者、咨询者、研究者等角色,在家中又要承担儿女、妻子、母亲角色,要勤俭持家、操劳家务、尊敬父母、养育子女。多重的角色,过高的要求,常常使护士力不从心,苦不堪言。角色冲突和角色压力是造成护士职业倦怠的诱因,角色压力越高,护士职业倦怠水平亦越高。
原因四:护士工作的人格特征
个别护士性格懦弱、孤僻、思想狭隘、处理事情能力欠缺,导致面对工作压力时,不能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久而久之引发职业倦怠。
原因五:工作环境及护士职业认同感差
护理人员短缺、护士超负荷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需要付出更多忍耐、宽容和爱心,然而护士的付出得不到等同的报酬,这种反差可能导致护士的心理不平衡,而心理的疲劳与衰竭必然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
原因六:工作满意度低
工作满意度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评价所产生的正向和愉快的情绪。护士服务的对象是有疾病的群体,护士的工作有时会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
如何应对护士职业倦怠?
对策一:
帮助年轻的护士提升学历,鼓励高年资护士参与病房管理,提升护士的职业归属感及个人成就感,随时与护士保持有效沟通,及时了解护士的工作感受和情绪变化,必要时提供物质协助和情感支持,提高护士安全感,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加工作的愉悦感。同时引导护士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拓宽知识方向,从而降低护士的倦怠感。
对策二:
实施柔性管理,实行弹性排班制。护士长根据每天病人数量、病情危重程度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情况,弹性调整班次,排班时考虑护理人员的意愿,注意能力强弱、年龄老中青搭配,做到人岗匹配,科学排班,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不安排孕期护士管理躁动,农药中毒及濒临死亡的病人,避免受伤并减少有毒等不良环境对孕妇的不良刺激,使其愉快、顺利地度过孕产期。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安排主班工作,不参与危重患者的管理。
对策三:
医院及科室建立合理培训和考核方式,以减少护士工作之外仍在医院学习时间;完善健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原则, 以尽量减少护士工作中的各类压力源。
对策四:
建立全院心理辅导和沟通平台。我院护理部成立院护理心理疏导小组,有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护士组成,定期对全院护士进行心理减压督导及管理,对低年资的护士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加强心理沟通,分享减压经验,并及时收集和解决心理问题,每年举行《心理健康促进与优质护理》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各种精彩的授课及小组工作坊的形式更有效的促进护理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策五:
音乐疗法视域下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目前,国内专业的音乐治疗医师鲜见,但音乐疗法本质上属精神心理范畴,音乐治疗室的开设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而定。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在原有的精神、心理科室基础上改造或添加一部分场地为音乐治疗室, 音乐形式表现的多样性,决定了音乐疗法的灵活性。针对护士个性化地选择音乐体裁、曲目和治疗形式,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音乐治疗“处方”。治疗师可引导护士做些放松情绪的动作,使之达到完全放松的状态,以利于音乐疗法的开展。从而更好地运用音乐疗法应对护士的职业倦怠。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的精细化,职业倦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护士作为人类健康的维护者,职业倦怠影响护士着的身心健康,从而会导致护理队伍的不稳定。如何应对护士的职业倦怠?在注重维护、促进病人健康的同时,关注护士的身心健康,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降低护士职业倦怠,从而间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