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北京和睦家医院质量安全部施旻博士
中国医院协会2016年中国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显示,中国对于患者安全的认知与具体工作的多个方面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作为我国首家按照国际化医疗服务理念与标准创建的非公立综合医疗机构,北京和睦家医院在患者安全管理和实践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供我国公立医院借鉴。
《论坛报》:和睦家医院在患者安全的管理和实践方面具备一定的经验。请介绍一下医院的患者安全文化?
施旻:和睦家医院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患者安全是一切事务的标准,所有制度的制定和措施的采取都是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从患者进入医院开始,其安全就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例如,医院总务处的员工会定期清洁地面、消毒医院所有进出口及门把手等处,每天都会进行很多次;在医院很多地方都配备有无水洗手液、口罩,最大程度地减少医院内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为防止患者跌倒造成二次伤害,院内各处尤其是洗手间都张贴了防止摔倒的宣传海报,且在各处台阶及坡道都有明确标识;在儿科等小患者多的地方,增加了防撞角及防撞墙围。从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使患者在进入和睦家医院后即可随时随处感受到关怀与安全。除上述针对患者的方面,和睦家医院的安全文化也贯彻在员工管理之中。每年和睦家医院都会面向全院员工进行安全文化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其中“对过失的非惩罚性反应”和“事件的报告频率”是每次问卷调查的重点。和睦家长期以来秉承的理念是“对事不对人”。研究显示,每个院内不良事件85%是由于系统设计不良造成的,仅15%可能是人本身的问题。作为和睦家医院的一项优良传统,医院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都会对不良事件的汇报进行重点培训,鼓励员工自主积极地上报身边的不良安全事件,而非生硬地用钱来鼓励或惩罚事件上报的工作。为消除对事件汇报的顾虑,上报页面设置了匿名提交事件汇报功能。对每个不良安全事件,我们都会从流程上先把事件还原,希望从流程中找到设计不合理和考虑不周的地方,然后做出改进方案,从而从根本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从2015年3月开始,医院每天早上8:30准时开始全院安全碰头会,相关领导均会到会,各科室派一位代表参加,一起交流过去24小时发生的安全相关事件,交给相应科室跟进;并提出未来24小时中潜在的安全问题,例如有危重患者需多科协作等。此外,还会对有效阻止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的员工提出表扬。安全碰头会实施近两年来,“对过失的非惩罚性反应”和“事件的报告频率”均呈上升趋势,是一个非常好的各科室交流平台,可以对全院不良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有综合了解。每天会议结束后,当天的内容亦会被整理成会议纪要,发送给全院员工,使未能到场参会的人员能够了解当日情况。
《论坛报》: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有哪些患者安全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医疗系统借鉴?
施旻:我认为在患者安全经验方面,我们可以从美国借鉴其改善患者安全文化的有效工具,例如公正文化评估(Fair andJust Culture)。此前,和睦家医院曾经强调非指责评估(No Blame Culture),但这种形式仅注重于从系统角度去寻找错误,忽视了人在错误中的作用,因为毕竟仍有15%的错误是由人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后来我们逐步发现这并不是应该普遍使用的原则,经医疗事务委员会使用Fairand Just Culture评估表对个人行为进行细致的分类才是行为性质评估的有效工具。这个评估从轻到重分别为无心之过、风险行为以及轻率行为,临床中较为常见(表)。例如开车时没有看到限速标记就是无心之过;看到了限速标记依然超速,想着因为其他人都超速且没有监控,可定义为风险行为;而轻率行为则是相当于酒后驾车。此外还有两种更为严重的行为:恶意行为及判断力减弱,较少发生。在发生相似的不良安全事件时,我们并不是一概而论地惩罚肇事者,而是根据上述表格对其个人行为性质进行量化及判断,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若当事人属于对规则制度了解不够,则应加强对其培训;若是明知故犯,就应端正态度或更深程度的惩戒。
《论坛报》:您认为在中国需要营造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氛围才能让大家重视患者安全?目前还面临哪些挑战?
施旻:我认为,患者安全中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是要建立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基本信任,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放心地将自己交给医生,将自己全部情况告诉医生,在平和的心态下听取医生建议;而另一方面,只有感觉到患者的信任,医生才能放心地将自己的建议告诉患者,而不是时刻保持防备的状态,也不会因为需要做到自我保护而过度医疗。若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则医生无法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何谈重视患者安全?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错误是多数人不太愿意主动谈及的事情,这也是和睦家医院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对于几近过失(nearmiss)中,即错误并未对患者造成伤害,例如药房发错药,但护士核对时发现了错误,并未造成患者用错药,是否应该将其作为不良安全事件上报?在和睦家医院的不良安全事件上报系统内,near miss事件有单独的上报通道,且会定期对上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非但不会把这些near miss作为惩戒员工的依据,反而会鼓励其从曾发生的near miss事件中总结经验和不足,作为系统改进的依据,以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