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卫生管理

李立明委员:医养结合要适合老人需求

作者:蔡鎏 来源:搜狐健康 日期:2017-03-02
导读

为适应老年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李立明建议,针对不同养老模式、不同老年健康和自理能力状况、不同家庭经济水平,探索和建立多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模式。

关键字: 医养结合

随着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正在成为一种刚需。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养老环境,呵护老人的健康,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老人的医养结合之路,是老人享受幸福晚年的保障。为此,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立明,从专家的角度为大家解读医养结合的未来。

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不仅为老人提供传统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还通过医疗护理团队提供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等医疗卫生服务。医养结合的服务对象既包括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大病恢复期、绝症晚期老年人,也涵盖居家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医养结合旨在满足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反映了“持续照料”的养老理念,对提高养老、康复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有着重要意义。

养老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老年人群的健康养老需求主要受老年人年龄、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经济状况、养老模式等因素的影响。

李立明认为,医养结合服务的提供必须考虑到不同老年人群的健康养老需求。对于中低龄、健康状况较好、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可选择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其健康需求主要为健康咨询、健康体检、 、健康管理等通过社区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医疗服务。而对于高龄、健康状况较差、失能或部分失能、失智、绝症晚期的老年人,应选择机构养老,其健康需求主要为医疗救治、大病康复、长期护理、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

所患疾病不同,健康养老需求亦存在差异,例如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需求主要为慢性病治疗和并发症防治,晚期癌症患者的健康需求主要为提高生活质量和临终关怀,残障失能老人的健康需求主要为长期护理,大病恢复期患者的健康需求主要为康复指导和训练。家庭经济状况或老人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其支付能力,支付能力较低者以基本健康养老需求为主,而支付能力较高者可选择更高端、个性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不同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对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存在明显差异。

多类型的医养结合模式

为适应老年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李立明建议,针对不同养老模式、不同老年健康和自理能力状况、不同家庭经济水平,探索和建立多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模式。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目前我国老年人中约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约7%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约3%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李立明认为,应针对不同的养老模式,建立适合其特点的医养结合模式。为此,他根据机构养老与居家、社区养老不同的特点,提出了各自应该发展的医养结合模式。

机构养老:整合照料与联合运营

由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与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如老年病医院或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设有老年养护病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在这种模式下,鼓励将城市地区过剩的公立医疗资源转型为老年康复院、老年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符合条件的应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另外,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协议合作、对口支援、合作共建、服务外包、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形式建立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由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健康管理、定期巡诊、医疗救治等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康复期护理和稳定期的生活照料。在这种模式下,医疗卫生机构要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就医便利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近距离规划,形成互补、合作的发展格局。

居家和社区养老:支持辐射型

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种模式推动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有利于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在这种模式下,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合作,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嵌入医疗卫生服务;应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

根据老人自理能力选择

李立明认为,要通过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科学评估,确定健康养老需求的类型,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医养结合模式。例如,以健康管理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针对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以慢病管理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针对普通老年慢性病患者;以长期护理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针对失能、部分失能的老年人;以康复训练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针对大病恢复期的老年人;以临终关怀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针对绝症晚期的老年人。这些医养结合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所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上,其实现既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医养结合机构,如慢病管理、康复、长期护理、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机构,也可以通过综合性医养结合机构的不同功能分区,如照料区、慢病管理区、失能护理区、康复区、临终关怀区等来实现。

要适合家庭经济水平

李立明表示,家庭经济水平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应根据家庭经济水平和老年人支付能力选择可负担的医养结合模式。

一种是基本健康养老服务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这种模式所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主要来源于公立医养结合机构和普通民营医养结合机构。应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政府应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

另外,就是针对高端健康养老服务为特点的医养结合模式。这类医养结合服务主要来源于高端民营医养结合机构。应积极培育高端健康养老服务市场,推动普遍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协同发展,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健康养老需求。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