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国工程院官方公布了增补的院士名单,医药卫生学部新增七名院士。 另外,医药领域还有美国圣洁德儿童研究医院裴正康教授当选外籍院士。
70人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呈现年轻化趋势
12月7日,中国工程院官方公布了增补的院士名单,医药卫生学部新增七名院士。名单如下:
高长青 55岁 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
顾晓松 61岁 南通大学
黄璐琦 47岁 中国中医科学院
李松 51岁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宁光 52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孙颖浩 54岁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张志愿 64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另外,医药领域还有美国圣洁德儿童研究医院裴正康教授当选外籍院士。
高长青,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全军心脏外科研究所所长、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主任。2012年7月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
2014年1月29日,高长青教授当选为法国国家 院外籍院士,并在法国巴黎大学会议厅接受颁发院士证书和奖章。
1984年毕业于包头医学院,1991-1995年留学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国立心脏病研究所,并获外国行医执照。先后受训于美国Cleveland Clinic心脏中心、Washington Heart Center、UCLA心脏中心及澳大利亚的Alfred皇家医院。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胸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会长、北京胸心血管 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 分会常委、国际MIRA成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执行总编、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副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副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十余家杂志编委,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河北大学名誉教授、解放军第二炮兵兼职教授。国家“863”计划“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国际微创胸心 会成员、国际微创机器人学会成员、机器人 会创始成员、亚洲胸心血管 会会员、日本机器人 会国际顾问、机器人外科杂志副主编等。
顾晓松,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九届、十届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江苏省优秀学科带头人。2013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再生医学分会主任、江苏省解剖学会理事长。《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解剖学研究》副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1953年12月生,江苏南通人,医学博士、中共党员。1980年1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南通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基础部主任。1992年6月、1993年7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先后赴德国慕尼黑科技大学、马普研究院和英国伦敦大学访问研修。在人体解剖学和神经科学领域中从事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其中脊神经感觉神经元29KD蛋白的应用基础研究、神经生长因子与神经发育再生方面研究、神经化学诱向生长研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多次应邀出席国际会议,并赴日本、德国、英国等讲学和客座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等杂志共发表论著3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95中国高科技产品博览会金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璐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中药研究所所长。
1968年生于江西。1995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药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中药)合作中心主任,国务院中医学、中药学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中药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杂志》副主编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
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学和分子生药学研究,先后负责国家级和部局级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在1995年,提出“分子生药学(Molecular Pharmacognosy)”这一新学科的设想,编著了专著《分子生药学》和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药学》,迄今全国己有多所高校开设该课程。1999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70余名。在国内外一级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著作12部,专利2项。
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药学发展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所长。
1992年9月毕业后入军事医学科学院1966年7月出生,辽宁省桓仁县人。1985年9月至1992年7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师从中国著名理论化学家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1995年赴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和托马斯杰佛逊大学继续其学业,1998年学成归国。现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银星”。该同志现兼任国家和部级新药评审委员、国家863生物信息技术主题专家、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核心专家、北京药物分子设计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化学会理事、美国蛋白质学会会员、沈阳药科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先后指导博士后4名(出站2名),培养博士生8名(毕业4名),硕士生7名(毕业3名)。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国家“863”、“973”、国家杰出人才基金等科研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同时,主持了5个新药的申报临床工作,申报22项发明专利。该同志于2001年获国家863计划15周年贡献奖,2004年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及第八届“吴杨奖”药学一等奖,2005年获第六届德彪-CCRF中国奖一等奖。
在站期间从事的“基于结构的创新药物研究”,发展了一套计算机辅助药物数据库筛选、设计和生物大分子功能区域识别相结合的新方法,建立摸索出一套由蛋白到多肽再到小分子药物设计的创新技术和方法,研究的主要成果在世界具有影响的核心学术刊物如《Proc Natl Acad Sci USA》和《J Biol Chem》等上公开发表后,引起了国际间的广泛关注和评价,《Science Daily Insight》为此发表了题为“A Fast Way to Pan for Pharmaceutical Gold”的评价文章。具有广泛影响的美国化学和工程新闻周刊《Chemical&Engineering News》也发表了题为“Small Nonpeptide Compounds Inhibit Protein Interactions”的专题评论文章。《Jefferson Alumni Bulletin》发表了“Rational Drug Design:Translating Basic Research into New Medicines”的专题评论对这一研究成果作了重要评价。由于其研究成果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筛选和基于靶蛋白结构发展新药方面具有新颖性,一些重要学术期刊主编致函邀请他就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撰写综述评论。以上研究成果1999年荣获美国李氏基金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
宁光,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校内分泌代谢病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03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和治疗。
1963年6月出生。教育经历,1979,7-1982,9山东北镇中学,高中毕业;1982,9-1987,7: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学士学位;1989,9-1994,7: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1997,10-1999,11:美国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1987,7-1989,9:山东滨州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医师;1994,9-1996,5: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主治医师卫生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秘书;1996,5-2000,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副教授;1997,1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基地内分泌专业,副主任;2000,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持工作副主任,主任医师;2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副所长;2002,5-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2002,1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2002,1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高校内分泌代谢病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市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上海预防学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 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 分会委员、中国胰岛素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总编辑。
发表科研论文204篇,其中SCI收入16篇,综述29篇。所在学科为国家教育部及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1次、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次。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银蛇奖三等奖、国家人事部特殊津贴获得者、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上海市领军人才。
孙颖浩,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三级。2011年7月晋升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现任第二军医大学校长。
国际泌尿 会、欧洲泌尿 会、亚洲泌尿 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泌尿 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泌尿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泌尿外科青年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流动力学组委员,全军第九届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中国外科年鉴》等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临床专业组终审评委。担任2008年第26届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大会主席及2009年国际泌尿外科大会主席
1961年5月生于福建福清,祖籍山东乳山,1978年考入广州第一军医大学,1983年毕业后进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1995年11月至1996年11月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访问学习,师从著名前列腺癌专家PatrickC.Walsh教授。1996年回国后任科室副主任。1998年升任科主任并晋升为教授。200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任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长。2006年12月任长海医院副院长,分管医疗业务。2009年12月任长海医院院长,兼泌尿外科主任。2011年7月晋升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2年起任第二军医大学校长。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军队杰出人才基金、上海卫生系统跨世纪百人计划培养基金、上海市领军人才基金及上海市科委攻关课题等科研项目,基金总额800余万元。以第一申请人获国家专利4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及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以第2完成人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荣获军队二等功及上海市政府记大功各1次,2001年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一等奖,2002年获得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总后勤部科技银星荣誉称号,2005年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荣誉奖。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8篇发表于Journal of Urology、Journal of Endourology、J Andrology和Lasers Med Sci等杂志上。“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率领课题组,发现了两个新的中国人群特异易感基因位点,揭示了前列腺癌种族差异的遗传学基础。这是在世界上首次进行的基于大规模人群和全基因组水平对中国人前列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
张志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院院长,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华 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中国分会主席,国际牙医学院、英国爱丁堡皇家牙医外科院和香港大学牙医学院fellowship。
擅长 颌面部与头颈部肿瘤的诊治,尤其是 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颅底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侵犯颈动脉的颈动脉移植术以及 颌面头颈部血管瘤、大型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主编专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313篇(SCI收录73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201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教育经历,1972.4-1975.7,上海第二医学院, 系;1986.9-1991.7,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医学,硕士博士连读。
工作经历,1975.8-1989.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颌面外科,主治医师;1989.8-1994.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1994.8-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颌面外科,主任医师;1993.12-2001.1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颌面外科,科副主任;2001.11-2005.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颌面外科,科主任;1998.10-2014.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教授;1996.9-至今,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院院长;2004.8-至今,教育部211,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2006.6-至今,上海市 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裴正康(Ching-Hon Pui)教授,1951年8月出生,在台湾大学获医学博士。现任美国圣树德儿童研究医院肿瘤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卫生部儿童血液/肿瘤重点实验室首席顾问/终身教授,同时兼任美国Fahad Nassar Al-Rashid Endowed白血病研究部主席等职。
他长期从事儿童肿瘤临床与研究工作,在《N Engl J Med》(20篇)、《Nature》(4篇)、《Lancet》(20篇)等国际高水平杂志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总计718篇。论文h-index=104,被引用41,526次。从2004年至今,在Thomson 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临床医学排名列Top100,被公认为在儿童血液肿瘤临床诊治与转化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