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王宪波教授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早期预警,临床干预,可防止ACLF的发生和发展,降低病死率。
本报讯(通讯员王燕 陈明莲)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王宪波教授研究团队,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年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和乙肝病毒(HBV)DNA水平进行评分,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风险预警模型,可以识别ACLF发生风险高的慢乙肝患者。通过早期预警,临床干预,可防止ACLF的发生和发展,降低病死率。相关论文8月17日在线发表于《世界胃肠病学杂志》(World J Gastroenterol)上。
研究者对1457例慢乙肝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急性加重期(SAE)组患者ACLF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AE组(13.6%对0.4%),明确急性加重期患者为ACLF高风险人群。通过对ACLF组和非ACLF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筛选出了与ACLF相关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年龄≥40岁,总胆红素水平至少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40%~60%,HBV DNA水平大于107拷贝/ml。
为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者将患者以2?U1比例随机分配到推导或验证队列。研究人员根据上述4个指标的回归系数分配了一个整数值,并总结出风险点,给出了0~7之间的风险评分,其中0~3分为低风险,≥4分及为高风险。
在所有研究对象中,高风险组患者8周ACLF的发生率和ACLF相关性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患者,分别为33.8%对2.0%(P<0.0001),9.4%对0.8%(P<0.0001)。该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ACLF发病急、进展迅速、短期死亡率高。但目前国内外较多集中在ACLF的预后研究,缺乏可早期预示该疾病发生、发展的敏感、可靠和系统的指标,亦缺乏有效的ACLF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王宪波说:“虽然该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在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进行验证,但我们在应用中认为,该模型可以成为识别ACLF高风险患者、指导监测和治疗方案的一种有效工具。为临床救治患者发挥重要的作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