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血浆置换对肝衰竭患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小闪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5-04-20
导读

          随着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肝衰竭的内科治疗效果已有明显提高,其中血浆置换术是人工肝支持系统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肝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内毒素以及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NF)γ等细胞因子与肝细胞的坏死、肝衰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这些炎性细胞因子与肝衰竭预后的相关性,作者对肝衰竭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连续的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能有效清除肝衰竭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随着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肝衰竭的内科治疗效果已有明显提高,其中血浆置换术是人工肝支持系统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肝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内毒素以及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NF)γ等细胞因子与肝细胞的坏死、肝衰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这些炎性细胞因子与肝衰竭预后的相关性,作者对肝衰竭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连续的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能有效清除肝衰竭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文2015年4月在线发表在《临床肝胆病杂志》上。

        本研究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6例肝衰竭患者,分别在血浆置换术前及多次治疗后的次日清晨采集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IFNγ的含量,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

        36例肝衰竭患者TNFα、IL-6、IFNγ治疗前分别为(381.23±190.57)ng/L、(77.9±83.09)ng/L、(534.65±471.19)ng/L,治疗后分别为(274.12±21230)ng/L、(54.8±63.32)ng/L、(259.65±312.26)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又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结果发现,IL-6、TNFα在早、中、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FNγ早、中、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IFNγ早期组与晚期组、中期组与晚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过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其中有29例肝衰竭患者好转痊愈,余7例恶化,TNFα、IL-6、IFNγ在好转痊愈组降低程度分别为(122.58±57.64)ng/L、(26.93±7.25)ng/L、(284.06±94.31)ng/L,均显著高于恶化组下降水平(P值均<0.05)。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66.67%,亚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85.71%,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8636%,慢性肝衰竭有效率为50.00%。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