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大豆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绿豆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在不断加重肝脏的负担,营养过剩不爱运动容易形成脂肪肝,我国的肝癌患者中,90%以上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对于过度透支肝脏的人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营养过剩不运动易成脂肪肝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素、废物,吃进去的有害物质和药物等都要依靠肝脏解毒,才能让我们维持一个健康的机体。此外,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是维持我们正常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
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在影响着我们的肝脏。那么,哪些肝病是应该引起大家
的重视呢?天津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刘艳迪表示:“如今,最普遍的肝病是脂肪肝。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饮食营养普遍过剩;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出行大都开车,饭后不运动造成的运动量偏少。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脂肪肝的发病率呈越来越多的趋势。同时,脂肪肝也呈现年轻化趋势。十几岁的孩子也出现脂肪肝患者。这主
要是由于孩子饭后都习惯坐着玩电脑、玩手机,不爱运动而造成的。对于脂肪肝,很多人认为自己很瘦,不会得脂肪肝。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瘦人也有可能因为脂肪代谢不好,脂肪存积在肝脏,造成脂肪肝。”
肝癌患者90%是乙肝携带者
除了脂肪肝,还有一种疾病—肝癌,应该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全球一年新增肝癌患者78万例,55%的患者都在中国。天津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主任宋天强表示:“肝癌是
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癌种。在肝癌的致病因素中,日本肝癌患者较多携带的是丙肝病毒;欧美国家酒精肝患者较多;在非洲、东南亚,乙肝患肝癌较多;而在我国,肝癌患者90%
以上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人发展成肝癌的几率为4%。除了乙肝,排在第二位的是丙肝,第三位的是肝硬化,但这两类患者的总和也不到总患病人数的10%。”
黄曲霉素非致癌主要因素
对于肝癌的致病因素,很多人知道的一种说法是,黄曲霉素是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对此,天津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主任医师张倜表示:“大家过去都认为黄曲霉素是肝癌致病因素,是因为
它主要存在于发霉的食物中,过去生活水平不高,会因供给不足,人们有吃发霉食物的可能。但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人们不会再食用发霉食物,因此这个致病病因普遍也就没有了。
对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张医生表示:“初步检查,可采用B超,但因为B超的准确性不是很高,较小尺寸的肝癌不易被发现。更准确的应采用核磁检查,最好是加强核磁,可以最大限度防止漏查的发生。”
保护肝脏远离不健康生活
肝脏承担消化、解毒、分泌等许多重要的代谢功能。除了水和空气外,人们一日三餐必不可少,而食物的能量转化过程,首先要靠肝脏这个“化工厂”。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都必须依靠肝脏加工,进而转化为
能量,供人活动之用。多余的物质会转变为糖原和脂肪贮存起来,以便不时之需。那么,为保护我们的肝脏,应该注意避免以下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1.吸烟、酗酒,经常过量饮酒;2.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
3.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营养过剩;
4.缺乏运动,甚至不运动;
5.不能合理控制好体重,出现超重、肥胖;
6.减肥方法不当、不适度,营养不良等。
吃哪些食物可以养肝护肝
奶制品:主要为补充蛋白质,但以酸奶为佳,因为酸奶可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毒素排出,另有酸奶可促进干扰素生成一说,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大豆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绿豆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海鲜类:例如白带鱼、黄鱼、银鱼及甲壳类如牡蛎、蟹等,能
增强免疫功能,修复破坏的组织细胞、不受病毒侵犯,但烹调方法要得当,否则会食物中毒,蒸煮应在100摄氏度下加热半小时以上。若对海鲜过敏则忌食,可多食香菇、银耳、海带、紫菜等;
西瓜:有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降压之用,富含大量糖、维生素及蛋白酶等,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
苦瓜:生食性寒用以去火,熟食养肝,但不可多食,性寒伤胃。
市民如何自查脂肪肝
对于不知是否有肝病的市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查,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有肝脏异常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脂肪肝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长时间食欲不振,除了怀疑胃炎以及其他疾病,也应考虑到脂肪肝的可能。
恶心、呕吐、腹胀
轻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有恶心欲呕、厌油、上腹饱胀等不适,恶心的症状常常单独出现。
疲倦乏力
中度以上脂肪肝,可能会出现倦怠、易疲劳的表现,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