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慢乙肝治疗后核心抗原诱导T细胞产生干扰素反应明显增强

作者:小哲 摘编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2-07-19
导读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分析HBcAg蛋白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产生干扰素(IFN-γ)反应特征。研究指出,抗病毒治疗后,慢乙肝患者HBcAg蛋白诱导T细胞产生IFN-γ反应明显增强,提示患者免疫状态由免疫抑制向免疫清除转换。该文发表在2012 年第92卷第11期《中华医学杂志》上。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分析HBcAg蛋白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产生干扰素(IFN-γ)反应特征。研究指出,抗病毒治疗后,慢乙肝患者HBcAg蛋白诱导T细胞产生IFN-γ反应明显增强,提示患者免疫状态由免疫抑制向免疫清除转换。该文发表在2012 年第92卷第11期《中华医学杂志》上。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和Luminex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在HBcAg刺激后产生IFN-γ的反应特征。

  结果:(1)抗病毒治疗前HBcAg蛋白诱导的T细胞反应频率为69.6%,治疗后为91.3%,明显高于治疗前。核苷类似物组与干扰素组治疗后T细胞反应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HBcAg诱导T细胞分泌IFN-γ的反应强度120斑点形成细胞(SFU)/106 PBMCs,治疗后为1060 SFU/106 PBMCs,治疗后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T细胞分泌产生IFN-γ阴性组与阳性组治疗后的T细胞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始病毒学应答组与早期病毒学应答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细胞的反应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核苷类似物组治疗后患者T细胞反应强度1713 SFU/106 PBMCs比治疗前189 SFU/106 PBMCs有明显增强。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患者T细胞反应强度305 SFU/106 PBMCs比治疗前120 SFU/106 PBM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病毒治疗前两组患者T细胞反应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核苷类似物组患者T细胞反应强度明显高于干扰素抗病毒组。(4)抗病毒治疗前后HBcAg诱导的PBMCs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FN-γ的含量分别为(38±9)ng/L和(90±9)ng/L,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阅读更多消化肝病科内容请点击:http://gi.cmt.com.cn/

  相关链接: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cAg蛋白诱导T细胞产生干扰素γ的影响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