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5岁,因反复乏力、双下肢水肿2年,活动后心慌、气短1年,加重1周于2011年3月21日入住我院。考虑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及低白蛋白血症诊断明确。高度怀疑肝肺综合征(HPS)。
图肝肺综合征(HPS)患者动脉低氧血症的机制在健康人的均质肺中,肺泡通气和肺血流均匀一致(A),毛细血管直径为8~15 μm,氧正常弥散入血管,通气—灌注相称。肝肺综合征患者肺(B)很多毛细血管扩张,血流不均匀,肺泡通气—灌注不匹配是低氧血症的主要机制,在最晚期可能同时存在氧弥散至扩张毛细血管的中心受限(粗箭头)。图片引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2008,358:2384)。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65岁,因反复乏力、双下肢水肿2年,活动后心慌、气短1年,加重1周于2011年3月21日入住我院。
患者2年以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乏力,食欲尚可,尿黄,双下肢水肿。多次接受各项检查,结果显示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但乙肝病毒(HBV)及丙肝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以及自身抗体等指标均为阴性。
1年以来,患者除反复出现上述不适外,还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多次以“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接受保肝、利尿、补充人血白蛋白等治疗。
1周前,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出现,程度较前加重,再次住院治疗。
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口干眼干,无皮肤瘙痒及关节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目前精神可,睡眠欠佳,体重无明显改变。
患者曾从事肝炎防疫工作,无高血压、冠心病、 病史。无长期特殊用药史,无肝炎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无手术、外伤及输注血制品史。不嗜烟酒。
无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
入院查体
患者血压为120/80 mmHg,心率82次/分。神清,精神可,慢性病容,面色晦暗,有肝掌,颈部、前胸部见多枚蜘蛛痣,静脉穿刺处有淤斑,巩膜中度黄染。口唇紫绀,颈部无抵抗,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音。
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莫非征阴性。肝脏肋下未及,剑下可及约3.5 cm,质韧,无触痛。脾脏肋下可触及,约肋下1.0 cm,质韧,无触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双下肢有明显凹陷性水肿,有杵状指。
门诊及入院后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为2.76×109/L,中性粒细胞为 64.6%,红细胞为 3.1×1012/L,血红蛋白为 109 g/L,血小板为 28×109/L。
生化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 75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 104 U/L,白蛋白为 25.2 g/L,总胆固醇为 121 μmol/L,直接胆固醇为 67.8 μmol/L,尿素氮为8.15 mmol/L,肌酐为 45 μmol/L,血糖为 3.41 mmol/L。血氨为 13.6 μmol/L。
其他实验室检查
凝血分析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为 15.9秒,凝血酶原活动度为54%。
乙肝表面抗体及乙肝抗核心抗体阳性,抗-HCV及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均为阴性。
肿瘤相关血清学检查显示,癌胚抗原为 1.51 ng/ml,甲胎蛋白为2.88 ng/ml,癌抗原19-9 为44.42 kU/L。
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均为阴性。血清铜蓝蛋白为34.4 mg/dl,α1-抗胰蛋白酶为168 mg/dl。
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H值为7.45,氧分压为63 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23 mmHg,血氧饱和度为93%,碳酸氢根为 16 mmol/L,剩余碱为-6.2 mmol/L。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示右下肺陈旧性病变。
肺CT检查显示,双肺未见明确活动性病变,心影增大,扫描范围内肝脾表现符合肝硬化改变。
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形态异常,肝右叶最大斜径为9.4 cm,左肝剑下径为6.0 cm,包膜欠光滑,边缘钝,实质回声增强,分布欠均匀,肝内血管走行欠清晰,门静脉直径为1.4 cm,脾脏为14.7 cm×5.5 cm,肋下为2.0 cm(侧位),腹腔内见一个直径为4.5 cm的无回声区。
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射血分数为76%。
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中期流速降低,提示小气道病变,弥散功能降低,气道阻力、残气量正常。
其他辅助检查
眼科检查显示,双角膜清,未见K-F环(即角膜色素环)。
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
入院分析
患者病史具有以下特点:老年女性,缓慢起病;病程长,病程中反复出现乏力、双下肢水肿,近期时有活动后心慌、气短1年;有慢性肝病体征,包括面色晦暗,肝掌和蜘蛛痣,脾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明显水肿;有长期缺氧的体征,如口唇紫绀、杵状指等。
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考虑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及低白蛋白血症诊断明确。
但患者肝硬化病因不明,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及代谢异常或血管异常等所致肝硬化均无证据支持。遗憾的是该患者拒绝接受肝穿病理学检查。
针对患者活动后心慌、气短及长期缺氧的体征,我们作如下分析。
肝肺综合征(HPS)
患者存在慢性肝病、门脉高压的基础,活动后心慌、气短,有肝掌、蜘蛛痣及长期缺氧的体征如口唇紫绀、杵状指等,动脉血气分析显示存在明显的低氧血症,肺功能检查提示弥散功能降低,高度怀疑HPS,但需要与其他心肺疾病鉴别。
肺心病后肝硬化
肺心病后肝硬化主要是由肺部疾病引起,心功能不全,导致肺静脉压增高,肝脏反复长期淤血,导致中央静脉肥厚和小叶中央区结缔组织增生,进而形成肺心病后肝硬化。
该患者无慢性肺病病史,无心功能不全的病史及体征,不符合肺心病后肝硬化的诊断。
左心功能不全
HPS与左心功能不全都能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有心脏病史,有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及肺部湿性音等表现,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明显降低等。该患者显然不符合。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HPS患者的低氧血症在吸纯氧后大多数能明显缓解,其血流动力学呈高动力状态,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正常或降低,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吸氧效果差,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升高。
诊断与治疗经过
患者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低白蛋白血症及HPS。
入院后,嘱患者低盐软食,吸氧,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静滴保肝降酶,熊去氧胆酸口服退黄,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螺内酯、呋塞米利尿,同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住院2周后,患者拒绝肝穿及血气分析复查,乏力、气短等好转,腹水、下肢水肿消失后出院。
[未完待续,见《一例肝肺综合征的诊治经过(上) 》]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