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差异较大,且很多指南不符合基本的质量标准。设定指南制定的标准有助于学术组织确保其推荐意见是以证据为基础,并有助于指南使用者辨识高质量指南。
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差异较大,且很多指南不符合基本的质量标准。设定指南制定的标准有助于学术组织确保其推荐意见是以证据为基础,并有助于指南使用者辨识高质量指南。
因此,作为一个拥有93个组织团体和89名成员(来自46个国家)的指南制定体系——国际指南网(GIN),组织跨国、跨学科专家们通过检索PubMed、制定指南的组织机构的网站、Google和Google 学术搜索,检索出与指南制定相关的手册、草案和已发表文章等,从中确认并提出了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指南所应具备的11项重要组分(下表)。论文4月3日发表于《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 2012,156(7):525]杂志。
■ 专家点评
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应当科学、规范
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詹思延
制定和推广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当前规范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已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因为遵循指南可降低临床实践的不一致性,减少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临床医师间医疗水平的差异、避免不必要的诊断试验,防止采用无效的治疗手段,给患者提供最经济有效的治疗。
但如何保证指南的科学、公正和权威,则是指南制定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个好的指南应该做到:① 基于对现有证据的系统评价;② 由来自专业团队、各学科的专家和主要相关团体的代表共同制定;③ 适当地考虑重要患者亚群体和患者偏好;④ 过程透明,使干扰、偏倚和利益冲突最小化;⑤ 对各备选干预措施及相应的结局之间的关系提供合理的解释,并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⑥ 当有重要的新证据时,要对原有指南进行合理地重新审议和修订。
但现实中的指南往往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① 研究质量的不确定性;② 系统综述的局限性;③ 指南制定方法学缺乏透明度;④ 未能成立包含多领域利益相关者、多学科的指南开发团队;⑤ 指南中相互矛盾的推荐意见;⑥ 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⑦ 不能全程使用严格的方法学。
我国近年来发布的指南数量逐年增加,但质量不容乐观,上述的问题不仅存在,甚至更为严重。以2006-2010年在同行评阅的医学期刊杂志上发表的327篇指南为例,其中57篇缺乏任何涉及制定方法学的描述,剩余的270篇指南采用国际公认的指南制定过程质量评价工具AGREE进行评价,大部分指南的开发质量不高,因此,亟需要制定指南的方法学,即“指南学”。
国际指南网(GIN)此次在《内科学年鉴》上发表的系统综述,在系统梳理、全面总结既往各种指南开发要求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指南应该具备的11项重要组分,并详细描述了每个组分的要求,对我国各临床专业团体制定相关临床指南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应当予以重视。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