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利教授在采访中特别强调,原创是本届大会一大亮点。其中,既有基础转化研究、单中心临床研究的结果分享,也有我国主导的国际多中心大型临床研究的试验设计、规范执行和结果讨论。
王长利教授在采访中特别强调,原创是本届大会一大亮点。其中,既有基础转化研究、单中心临床研究的结果分享,也有我国主导的国际多中心大型临床研究的试验设计、规范执行和结果讨论。
王长利教授将在大会上进行题为“早期NSCLC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系列研究”的主题报告。他向记者介绍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王教授及其团队在回顾研究时发现,Ⅰ期肺癌患者手术对无转移的淋巴结是否清扫及清扫出的不同数量会影响患者预后。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中约20%的病例存在淋巴结的微转移。但是有更多的病例不能用微转移或机体免疫状态的差异来解释。今后进一步的探索希望从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层面找到不同预后患者群的差异所在。
同时,王教授介绍,这一主题报告的另一个现实意义是特别希望能引起临床医生对肺癌手术中淋巴结清扫规范化的重视。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手术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在这一领域仍存在误区。去年美国学者在《北美临床外科杂志》发表研究指出,I期肺癌患者术中是否清扫淋巴结对预后无影响。该项研究设计是在术中分组,即术中纵隔淋巴结取样冰冻切片、结果阴性的患者再进行分组,进行或不进行淋巴结清扫。但在中国,常规术中淋巴结冰冻切片检查很难实现。这一结果显然有不符合中国国情之处。而且,该项研究在结论中还是推荐淋巴结清扫,以减少潜在的淋巴结转移、有利于准确分期及指导术后治疗。
这一领域的另一个误区是,术前影像学、特别是PET-CT确定为Ⅰ期的患者就不需要清扫淋巴结。然而,王教授及其团队回顾本院近2年的120例PET-CT报告Ⅰ期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分期符合率只有74.6%。因此,单靠PET-CT判断肿瘤分期以决定是否清扫淋巴结,是不可靠的。
王教授最后总结说:“我在专题报告中希望传递这样的信息,综合中国的国情和现实,I期肺癌患者淋巴结应该清扫,这样患者才能得到最大获益。”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