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共有40位患者入组,其中食管癌患者34例,中心型肺癌患者6例,均有组织病理学证实;中位年龄62岁;无碘过敏史;自愿接受放射治疗及CT增强定位扫描。图像采集:患者仰卧位,双臂上举,体膜固定体位,建立静脉通道,平静呼吸状态下行CT扫描,扫描上界为环甲膜,下界为肺下缘,层厚5mm。先行CT平扫,在相同管电压和电流、床高、FOV等条件下再行CT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浓度为370mg I/ml,注射药量为1ml/kg体重,注射速度为2ml/s,注射25s后行增强扫描。靶区勾画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刘宝瑞等
方法: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共有40位患者入组,其中食管癌患者34例,中心型肺癌患者6例,均有组织病理学证实;中位年龄62岁;无碘过敏史;自愿接受放射治疗及CT增强定位扫描。图像采集:患者仰卧位,双臂上举,体膜固定体位,建立静脉通道,平静呼吸状态下行CT扫描,扫描上界为环甲膜,下界为肺下缘,层厚5mm。先行CT平扫,在相同管电压和电流、床高、FOV等条件下再行CT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浓度为370mg I/ml,注射药量为1ml/kg体重,注射速度为2ml/s,注射25s后行增强扫描。靶区勾画及计划设计:分别将平扫图像及增强图像通过网络传至治疗计划系统(TPS),在图像融合状态下,分别勾画GTV、CTV、PTV以及危及器官,以平扫图像为基础图像进行剂量计算和计划优化,选择肿瘤中心为射野等中心,PTV边缘剂量1.8~2.0Gy/次,总量为45Gy~66Gy,3~7个共面野,95%以上的PTV达到处方剂量,并以此计划进行治疗。计划比较:利用TPS图像融合的功能,将在平扫图像(C-)上勾画的靶区及照射野设计复制到增强图像上,在增强图像(C+)上重新进行剂量计算;分别比较C+和C-图像中相对应的单次治疗照射野MU的不同(按照2Gy/次计算),肿瘤中心(射野等中心)点的剂量、肿瘤边缘点的CT值及剂量的不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40例患者共有205个照射野,其平扫及增强图像射野MU分别为284.55±63.64和283.00±63.21,P=0.407;肿瘤中心点的剂量分别为平扫4521.95±956.14 cGy、增强4521.17±961.45 cGy,P=0.772;肿瘤边缘点的剂量分别为平扫4383.72±930.49 cGy、增强4290.45±916.45 cGy,P=0.001;边缘点的CT值分别为平扫140.83±40.55HU、增强39.2±20.82HU,P=0.00。
结论:采用适当的扫描条件,对于胸部肿瘤,使用CT增强扫描对放疗计划的优化影响不大,可以采用直接增强扫描的方式进行CT定位。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