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宝呱呱坠地开始,妈妈就开始担心宝宝的口粮问题,挑选奶粉时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选错了奶粉。而实际上,很多妈妈在挑选奶粉过程中,各种比价、考量,到头来还是忽略了一点:宝宝的“体质”差异。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和歪国人的遗传基因、生活习性、膳食结构的不同,体质也大不相同。小鹤这就上一组中外体质差异直观对比图,为妈妈普及中外宝宝的体质差异,妈妈可要拿好小板凳认真听~
1、身型差异
“人高马大”一般是我们对于外国人的普遍印象,但事实却是多项中外宝宝成长发育参考标准显示:0-36月期间的中国宝宝身高和体重都略高于外国宝宝。中国宝宝前期体格还是妥妥的赢在了起跑线。
2、头围差异
让中国宝宝赢在起跑线的还有头围指标。调查数据显示:6-12月期间的中国宝宝头围成长速度明显快于外国宝宝。这也意味着在这个阶段,中国宝宝大脑发育速度更加迅速~
3、消化代谢差异
除了身型和头围外,传统膳食结构差异也导致了中外消化吸收能力的差异。进食量相同的情况下,中国宝宝肠胃消化速度要明显慢于外国宝宝,这也预示着中国宝宝需食用更易吸收的奶粉和食物,肠胃才能快快活跃起来,进而带动宝宝消化吸收功能~
4、蛋白过敏差异率
而受到基因、环境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宝宝较外国宝宝又更易过敏。而牛奶是婴幼儿致敏的三大食物之一,如果妈妈没有从宝宝第一口奶开始严格把关,挑选适合TA体质的奶粉,“过敏”将会又一次将魔爪伸向宝宝。
5、膳食温度、偏好差异
由于中外饮食习惯及偏好有所不同,中国宝宝打小就有一个“中国胃”,习惯以米饭、面条等温热食物作为主食,配以少肉多菜;而外国宝宝具有强大的消化能力,从小就拿面包、罐头这类常温食物当主食,外国人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那就是拥有铁打胃的全肉食主义者。
6、矿物质、维生素推荐量差异
同时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在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需求方面,我们中国宝宝和外国宝宝也很不同!0-12月中国宝宝对于钠、铁的需求量远高于钾、镁,对于维生素A的需求量远大于维生素C,而外国宝宝则明显相反。对于这些数据,很多妈妈搞不清楚,却一味地给宝宝瞎补。如果你也这样,那可真得长点心了!
7、母乳成分差异
除了宝宝的差异,还有一条体质差异系着妈妈也系着宝宝——那就是母乳成分的差异。作为公认的“婴儿最佳食物”,母乳是衡量宝宝营养需求的标准之一。而母乳的营养成分却常受到膳食营养、饮食习惯、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到中外妈妈母乳相比,中国妈妈母乳中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较高、番茄红素却较低,而外国妈妈母乳则反之。这也关系到中国宝宝更应以贴近中国母乳成分的奶粉为第一选择。
看完这么多对比,妈妈们是否对中国宝宝体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给宝宝挑选奶粉,不仅要选好的,更要选对的。唯有选择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才能让宝宝真正茁壮滴成长哦。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