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全科医学

慢性胆囊炎的推拿与自我按摩招式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北京市中医推拿科诊疗中心 付国兵 沈潜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 日期:2015-07-13
导读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的、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多由于结石或纤维组织增生等一些因素造成,且通常是急性胆囊炎多次发作后的结果。临床上可无特殊症状,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中上腹痛,伴恶心呕吐,若合并胆囊结石,导致胆管或胆总管梗阻可能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属于中医的“胁痛”、“胆胀”范畴。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的、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多由于结石或纤维组织增生等一些因素造成,且通常是急性胆囊炎多次发作后的结果。临床上可无特殊症状,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中上腹痛,伴恶心呕吐,若合并胆囊结石,导致胆管或胆总管梗阻可能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属于中医的“胁痛”、“胆胀”范畴。

病因病理

胆胀胆胀病位在胆,涉及脾胃。由于饮食偏嗜、情志失调、湿热未尽、邪著胆腑,以致肝胆疏泄失常、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气血瘀阻、湿热蕴结,甚至形成砂石,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右胁痞胀、疼痛、纳呆、腹胀等症。本病较为顽固,常反复发作,且多数合并有胆石。正气尚旺者,预后一般良好,若体弱而经常发作者,则预后较差。

胆石胆石乃嗜食肥甘,肝郁气滞,或湿热虫毒蕴阻,影响肝脏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功能,胆汁排泄不畅而淤积。肝汁与湿热邪毒凝结,相互煎熬,日久而成结石,结石积于肝胆,气机阻闭,胆汁不能下泄以助消化,故有右上腹胀闷或痛等症。胆石未经及时治疗,痛久不已,则常形成慢性过程,并可因情志失调、寒温不慎、过食油腻等而诱发疼痛胀闷。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特点是黏膜下和浆膜下的纤维组织增生及单核细胞浸润,随着炎症的反复发作,可使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囊壁增厚并逐渐瘢痕化,最终导致胆囊萎缩,完全失去功能。

临床症状

胆胀右上腹隐痛、痛胀不舒、纳呆、腹胀、便溏、嗳气。往往进食油腻后加重。发作时可为右上腹绞痛,放射至右肩,可伴发热,或有恶心呕吐。右上腹有压痛,胆囊区触痛明显。

胆石平时仅有脘腹或右胁胀闷不适、腹胀、嗳气等症,饱餐或食油腻后加重。进食油腻或饱餐、劳累、腹部受震动、左侧卧位,可诱发结石梗阻胆道,出现右上腹绞痛或持续胀痛,可向右肩或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后痛可稍减。可伴轻度发热及黄疽。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

胆胀多见于肥胖女性。好发于30~50岁,可有胆瘅病史,病程较长,常呈慢性迁延性经过,可反复急性发作。

右上腹部隐痛、痛胀不舒、纳呆、腹胀、便溏、嗳气。诸症于进食油腻后加重。发作时可为右上腹绞痛,放射至右肩,可伴发热,或有恶心呕吐。右上腹有压痛,或有墨菲氏征(+),甚或触及肿大之胆囊。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摄片可显示结石、膨大的胆囊、胆囊钙化和胆囊收缩或排空功能不良;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胆囊结石等。

胆石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体型肥胖者。部分患者可无症状,而于检查中发现。

平时仅有脘腹或右胁胀闷不适、腹胀、嗳气等症,饱餐或进食油腻后加重。进食油腻或饱餐、劳累、腹部受震动、左侧卧位,可诱发结石梗阻胆道,出现右上腹绞痛或持续胀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或有墨菲氏征(+),或可触及肿大之胆囊,伴恶心呕吐,呕后痛可稍减。绞痛发作时,右上腹或剑突下可有压痛和反跳痛,或可触及肿大之胆囊。

影像学检查:B超可显示胆囊或肝胆管内有增强光团,有声影;X线腹部平片可显示结石阴影,胆囊胆道造影显示结石阴影。

鉴别诊断

胃肠道钡餐、纤维胃镜、腹部CT、泌尿系静脉造影等检查对鉴别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消化性溃疡、胃炎、消化道肿瘤、右肾及输尿管疾病等有帮助。

推拿治疗

治疗原则疏肝清热、利胆排石、疏通经络、解痉止痛。

操作部位操作部位、、腧穴及手法以腹部、背部操作为主,常用取穴有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日月、期门、胆囊穴、足三里等。手法轻柔和缓,力量适度,“得气”即可,速度缓慢,操作时间稍长些。

操作步骤患者取俯卧位,施术者在腰背部膀胱经,自上而下用法反复操作5分钟。按揉、弹拨背部膀胱经上的穴位,重点是肝俞、胆俞、膈俞、脾俞、胃俞、阿是穴等,以右侧为主,可利胆排石、疏通经络。重手法点按胆囊穴、阳陵泉,直至腹痛缓解;合并有胆石者,用掌揉背部2~3分钟,再指按揉肩胛下角的阿是穴3~6分钟,可起到解痉止痛的作用。施捏脊法从长强至大椎穴,反复操作6遍,可起到健脾和胃、增强体质的作用。

患者改取仰卧位,施术者逆时针方向轻揉上腹部3~5分钟,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加强胆汁的排泄。分推腹部,从剑突下沿肋弓向两侧轻轻分推腹部5~9次,可宽胸理气止痛。按揉梁门、期门各1分钟,再大幅度颤抖1分钟,以舒适为度,可疏畅气机。

患者取左侧卧位,施术者手掌自肋弓向两侧轻轻分推,再双手捏拿、按揉季肋3~6分钟,可疏畅气机。

自我按摩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64岁,退休,2015年3月10日就诊。

主诉间断发作右上腹痛10年,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右上腹隐痛,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无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腹部超声提示:胆囊壁增厚,泥沙样结石。经对症消炎止痛治疗,症状缓解。10年来每于油腻饮食、劳累或受凉后可出现右上腹隐痛症状。2天前再次出现右上腹隐痛,伴恶心、腹胀、背痛,无腹泻,无发热,不欲饮食,大小便正常。

查体腹软,右上腹压痛,墨菲氏征(+),余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腹部超声胆囊壁增厚,泥沙样结石。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11.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78.2%。

诊断慢性胆囊炎。

治疗本病为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期,按摩治疗疗效显著。临床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原则为健脾化湿、消炎利胆。治疗应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按基本手法操作,隔天治疗1次,3次为一个疗程,嘱患者在治疗期间行自我按摩术以巩固疗效。

患者治疗当日疼痛明显改善,两天后症状基本缓解。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