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疼痛大部分是组织损伤的预警,在临床上较易控制。患者虽然经常会因疼痛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但此类疼痛及其伴随的焦虑通常会随着组织的复原而自动消失。 心因性引起的慢性疼痛则不同,其虽不如急性疼痛让人“痛不欲生”,但它的持久性与顽固性,往往使患者更加痛苦。心因性疼痛可使患者烦躁、忧郁、焦虑、失眠、易怒、精神痛苦,并可导致其人格变化。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让人不能忍受而产生轻生的念头,甚至导致自杀。
心因性疼痛危害远大于急性疼痛
急性疼痛大部分是组织损伤的预警,在临床上较易控制。患者虽然经常会因疼痛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但此类疼痛及其伴随的焦虑通常会随着组织的复原而自动消失。
心因性引起的慢性疼痛则不同,其虽不如急性疼痛让人“痛不欲生”,但它的持久性与顽固性,往往使患者更加痛苦。心因性疼痛可使患者烦躁、忧郁、焦虑、失眠、易怒、精神痛苦,并可导致其人格变化。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让人不能忍受而产生轻生的念头,甚至导致自杀。
心因性疼痛患者的表现
心因性疼痛患者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疾病行为——表现为活动减少、社会交往退缩、心理与社会适应障碍、有明显的情感抑郁,严重者功能活动几乎全部丧失(见表)。
心因性疼痛的危害
疼痛对人的心理有强烈的暗示作用,多次疼痛可能给人留下严重的心理障碍,对患者来讲是无止境的噩梦,并可引起继发性心因性疼痛。
患者的主要注意力均被这种疼痛所吸引,其身体、心理受到疼痛的折磨,能引发严重的紧张和功能上的残疾,从而不能胜任工作而引发家庭生计问题;同时,患者成为长期被照顾的对象,会间接影响到家属的生活及家庭成员的情绪,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明显受损或破坏。
目前在许多情况下,由心理障碍所致的慢性疼痛的真正原因往往被患者和医生所忽视,疼痛的感觉可以被患者所处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包括家属或同事的行为)所强化,患者常纠缠于躯体健康的思虑,甚至不恰当地利用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障,四处求医,不停奔走于各医院或医生之间寻求解释与帮助,反复做各种检查,使用各种药物(有时涉及药物滥用和成瘾)及其他治疗措施,但仍然无法解除疼痛的困扰,造成医疗资源与社会成本的极度浪费,反过来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