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全科医学

心理,或是疼痛的“催化剂”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 毛家亮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全科医学周刊 日期:2015-07-02
导读

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我们称之为心因性疼痛。心因性疼痛综合征多以超过3~6个月的慢性疼痛为表现形式。 据统计,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我国至少有1亿以上的疼痛患者。每3例门诊患者中,就有2例是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的患者,多数疼痛患者均经过不止一个专科的诊断或治疗。

关键字: 心理 | 疼痛 | 催化剂

概念及流行病学

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我们称之为心因性疼痛。心因性疼痛综合征多以超过3~6个月的慢性疼痛为表现形式。

据统计,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我国至少有1亿以上的疼痛患者。每3例门诊患者中,就有2例是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的患者,多数疼痛患者均经过不止一个专科的诊断或治疗。

2002年7月完成的我国6个城市慢性疼痛调查发现,仅在短短1个月内,6个城市中到医院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多达13.6万例。而且,只有部分患者的慢性疼痛可找到原因,大部分找不到病因。

有学者提出,在现代社会里经常感到疼痛不适的人中,约有30%~50%是由于承受过大的精神压力所致,并没有躯体器质性病变。

精神压力导致的身体疼痛表现也是多样的,主要为头痛、背痛、胃肠疼痛或眩晕等,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局部麻痹。

疼痛与心理的关系

疼痛与心理密切相关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主观体验,是患者自己高度个体化的经验。疼痛不可测量,亦不能被确证;其既是一种生理感觉,又是对这一感觉的情感反应,正因为如此,目前疼痛的定义已经把疼痛体验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摆在首位,它更多被视为一种心理事件,而不仅仅是躯体事件。

历来,人们把疼痛看成是一种躯体症状,认为它与损伤的程度成正比。但临床事实证明,这种看法是一种误解,疼痛比这种简单的理解要复杂得多。同样的损伤,不但不同的人所感受的疼痛体验不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疼痛体验也不一样。同样,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组织受到损伤才会引起疼痛,但临床医师经常会遇到以疼痛为主诉的患者,他们从没有受到过任何组织伤害,尤其是经过多种检查均未发现与疼痛部位相应的器质性病变,或病变程度与患者的疼痛主诉严重性不一致,此时,我们就要考虑疼痛可能由心理障碍引起。

u=3353493991,3692714170&fm=21&gp=0.jpg

情绪可影响疼痛性质和强度

实验证明,即使我们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损伤也并非一定使我们感到疼痛。有些人损伤很大,但他们感受的疼痛却很轻,甚至不诉说疼痛;另一些人损伤很轻,但觉得疼痛剧烈。这表明,痛觉不只是身体损伤的“函数”,它比人们过去所相信的更不稳定和更易改变。

目前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概念是由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制定的,认为疼痛是指“由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发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或是就这一损伤所做的描述。”它清楚地表明疼痛总是有它的主观性因素,疼痛是感觉和对这种感觉的反应的综合描述。

情绪能明显影响疼痛的感受。恐惧、焦虑、失望、不耐烦,可使痛阈降低;而愉快、兴奋、有信心,可使痛阈提高。实验证明,仅仅是对“痛”的期待就能够提高焦虑程度,从而提高痛觉的强度,消除焦虑则能缓和疼痛。

创伤引起疼痛的强度仍然受到情绪影响。悲伤、怨恨、生气可使疼痛加剧,而改善这类消极情绪可使疼痛减轻。因疼痛产生的恐惧情绪、疑病观念又能反过来加重疼痛,如腹痛疑患癌症、胸痛疑患冠心病,从而焦虑不安,而心情抑郁又加强了对疼痛的感受,如此出现恶性循环。

情绪不但可以影响疼痛的强度,有些不良情绪本身也可引起疼痛,尤其是焦虑和抑郁。

不能解释之“痛”

至今很多疼痛现象还无法解释,尤其是有一种“幻肢痛症”更令人迷茫。多数截肢患者在截除术后不久就觉得有一个虚幻的肢体。术后数月,将近30%的截肢患者感到幻肢疼痛,将近5%的患者悲痛地诉说他们感到截除的肢体极度疼痛。有少数幻肢痛的患者甚至在碰触其他身体部位或情绪不稳定时,就会引起或极大地增强这种疼痛。迄今这种现象还不能用现有的生理学知识来解释,切断脊髓丘脑束也不能永久地消除这种幻肢痛。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