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军大附属三甲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于2007年5月4日下午4点左右,从医院大楼12层跳了下去。据上述医院内部职工透露,自杀的医生中,有纠结于行政升迁、有被检察院调查医药回扣,有痛苦于医患纠纷的。
上海某军大附属三甲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于2007年5月4日下午4点左右,从医院大楼12层跳了下去。
两年前,浙江某附属三甲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在家上吊自杀。
去年的这个时候,上海某附属三甲泌尿外科副主任,也从医院大楼一跃而下。
而昨天,四川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的一名主任医师也自缢而亡。
是什么,如此轻易地夺走这些正处于事业巅峰的医生的生命?
我的心情非常地复杂:同情、惋惜、痛心、困惑。
如果上天给我一个机会,在他们决定结束生命前,我一定会对他们说:
中年抑郁是普遍现象。
和您一样,在经济、事业、情感、健康、子女教育、老人抚养等种种重压下,相当多的中年医生都有不同程度地遭受过抑郁的折磨。我也不例外,经受过抑郁的折磨。
当然,对于真正的抑郁症,我没有发言权。
病人需要内心强大的医生。
病房里长期血透的病人,或者是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他们是怎么熬过痛苦的每一天的?如果知道给自己治疗的医生匆匆放弃了生命,他们会怎么想?
我父亲患尿毒症,曾经陷入深度的抑郁,有过离世的念头。但是他最终坚持血透了十年,是医生坚定的言行给了他信心。
名利不代表什么。
“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教授”,这是许多年轻医生梦寐以求的愿景啊!
作为老师,您除了教医学生们医学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告诉他们生活的真谛,教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老师的言行,有时候会影响他们一生!
天塌下来,先砸到比你个高的人。
即使有天大的困难和心结,天也不会塌下来。
想一想在为温饱问题而挣扎的山区农民、在铁窗里遥遥无期的囚犯、一夜间在期货市场里倾家荡产的富翁等等,是否更应该跳楼呢?
他们中有人找到致富之路,有人在铁窗里写出不朽诗篇,有人东山再起。
人不是只为自己活着。
进入青春期的子女就要读中学了,需要父亲的关心和帮助;
家里老人的健康,需要子女的关心;
或者妻子也步入中年,这是夫妻心理状态需要相互安抚和努力的时候;
同事们希望事业心强、业务精的您,时刻作为他们学习的一面镜子;
学生们希望从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当然,还有更多的病人需要您的帮助!
生活的美好,需要发现。
事业受阻,感情受挫,都不代表生活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您关心的事:家门口的树今年长高了吗?桃花比去年开得更漂亮吧?以前的某个病友现在情况如何?有没有贫困的儿童需要帮助?
抬头看看天空,也许一片灿烂。
再说,微博微信里,也总会有很多正能量的朋友。或许,他们也会分担您的痛苦。
至少我会!
为医者,尊重生命,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生命。
有人说,抑郁症使然。
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很多抑郁的朋友,都可以在个性、世界观和环境事件中找到密切的关联。
而个性、世界观和环境,并不是不可改变的!
据上述医院内部职工透露,自杀的医生中,有纠结于行政升迁、有被检察院调查医药回扣,有痛苦于医患纠纷的。
勇敢面对医疗纠纷
几乎所有的医生,都面临过医疗纠纷。
有些是医方的原因,有些是患方的原因。
对医生而言,最痛苦的是:为患者付出心血,而迎来的却是医闹。
我也不例外,曾经面对过一群医闹,鼻尖对鼻尖,攥紧拳头。
这个背后,有医院管理的混乱,有法律的无能,有体制的弊端,有社会的痞气。
更多的,是医生自己缺乏一种面对困难的逻辑、勇气和能力。
死都不怕,还能怕啥?
其实,逝者已逝。心理学角度看,并不提倡多讨论类似话题,以免更多人效仿。
愿逝者安息,其家人朋友节哀。
更多的话,我想应该留给在还在抑郁中徘徊的人们。
愿在寒冬里的人们明白:不要在冬天就放弃梦想,因为春天一定会到来!
人活着,不是一个人的事。从医者,更应该明白这一点。
(原标题:活着,不是一个人的事。)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