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促通训练可提高偏瘫患者下肢功能与步态,通过步态分析仪与脚踏车。
目的:各种卒中后康复的方法, 如促通技术包括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技术、Brunnstrom法、Bobath法,治疗电刺激、肌肉生物反馈、强化康复治疗和强制性运动疗法,目前已经被应用于改善脑损伤后偏瘫患者功能的恢复。然而, 围绕着这些技术对于卒中后康复的疗效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大强度的康复治疗已见出功能改善,单独运动的重复训练与强制性运动疗法已表明包括促通技术等治疗性训练,其中包含重复实现患者要进行的动作, 如使用促通技术来屈曲/伸展每个手指来改善偏瘫或轻偏瘫本身,可能会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重复促通训练(RFEs)的可能机制以上肢和手指的促通方法及如步态等下肢运动模式为例,可达到如下方面:在偏瘫上肢如包括受损的下运动联络纤维等相应的神经元或神经回路可能通过足够的物理刺激而较高的激活, 如在患者努力移动其偏瘫手部或手指之前的牵张反射或皮肤肌肉反射,患者可能开始移动偏瘫手部或手指来反馈意图。此外,使用RFEs来实现患者运动意图的重复训练可引起这些神经环路的加强。伴随重复训练与RPEs单独运动可观察到偏瘫下肢功能和上肢手指失用症的改进,提示偏瘫上肢和手部的功能恢复可能取决于新的RFEs诱导的重复自主运动,尤其是在合作的模式下。运动对偏瘫下肢(Kawahira et al., 2004)和肢体动力学的(Kawahira et al., 2009), 已经提议功能恢复的可能会依赖于重复的自愿的动作引起。
方法:研究偏瘫患者使用新型的促通技术和振动刺激,经皮电刺激是否将改善偏瘫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或借助步行工具下步行的步态。
结论:重复促通训练可提高偏瘫患者下肢功能与步态,通过步态分析仪与脚踏车。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