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为一种严重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多系统速发过敏反应,分为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和非IgE介导。世界各国近20年发病率明显升高,过敏性休克的危及生命事件的发生率为5~15次/10万人-年,终生患病率为0.05%~2%。
过敏性休克为一种严重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多系统速发过敏反应,分为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和非IgE介导。世界各国近20年发病率明显升高,过敏性休克的危及生命事件的发生率为5~15次/10万人-年,终生患病率为0.05%~2%。
症状
可迅速部分或全身出现一些症状:
· 全身皮肤瘙痒
· 荨麻疹
· 血管性水肿
· 呼吸困难
· 血压下降
· 心律失常
· 意识丧失
· 休克
病理特点及机制
病理特点
患者可发生中小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10分钟内,35%的血管内液体渗透到血管外组织;全身皮肤黏膜下水肿、喉头水肿;全身血容量下降、血压降低;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急性肺过度膨胀、肺水肿、肺泡内出血,内脏出血,支气管内分泌增多、黏膜下水肿、上呼吸道梗阻。
发病机制
IgE介导或直接刺激组织肥大细胞、血液嗜碱细胞,大量释放组织胺等介质,诱发急性全身严重过敏反应。
非IgE介导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是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剂(药物);运动、物理因素等;抗原抗体介导的补体激活;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
发病原因
易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人群包括食物过敏者、药物过敏者、合并食物过敏的花粉症哮喘患者、需要多次进行手术的患者(例如先天性脊柱裂患者)、经常接触昆虫的室外工作者、有哮喘症状的进行过敏原免疫治疗的患者。
发病原因可能包括食物引起、运动引起、接触乳胶引起等,伴随疾病及伴随用药也是休克严重性的影响因素,伴随因素可加重休克。
医源性过敏性休克
医源性过敏性休克包括过敏药物,例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肌松剂、放射造影剂;最常见的致敏生物制剂包括抗蛇毒血清、抗丙种球蛋白制剂、疫苗等。
过敏原免疫治疗或皮肤试验诱发的过敏性休克,致命的反应极其少见,每200万次注射有1例过敏性休克死亡病例,致命的危险因素为剂量错误、哮喘未控制[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70%]、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缺少抢救设备和经过专业培训者、未及时应用肾上腺素。
随着中药注射剂诱发休克病例增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已发布多条关于暂停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通报。
食物诱发过敏性休克
世界各国发病率明显增高,儿童为2%~8%,成人为1%~2%。意外的食物暴露是不能预期的诱因,其中包括隐性食物过敏原。中国常见的引起严重过敏反应食物包括虾、腰果、牛奶等,花粉相关水果蔬菜诱发的严重不良反应中水果有荔枝、桃、芒果、樱桃等。
美国近5年,5岁以下儿童花生过敏的发病增加了1倍,花生过敏者约三百万人。
乳胶也可诱发过敏性休克
经常接触乳胶手套者危险因素增加。乳胶的致敏途径包括残留在手套上的蛋白质和化学物质、涂在手套上的玉米淀粉、漂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手术中使用的各种导管、乳胶制品等。
速发型乳胶过敏反应是乳胶过敏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发生于过去接触过乳胶并致敏的患者,患者过去很少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反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患者的敏感程度和暴露于乳胶的量。乳胶进入体内,并接触到体内潮湿的区域最危险,例如外科手术时的内部区域,更多的乳胶抗原被吸收到体内。多次外科手术经历者危险因素增加,先天性脊柱裂、脊柱侧弯、尿道下裂个体50%有过敏。
过敏性休克的管理
过敏性休克的管理,速度是关键。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和神志,立即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大腿股外侧),有必要时5~15分钟重复,迅速建立通畅的呼吸通道以确保大脑供氧。
医生治疗原则为1:1000肾上腺素,成人为每次0.3~0.5 ml;小儿为0.01 ml/kg(最大量0.3 ml),间隔5~15分钟可重复。使用肾上腺素最佳时机为出现前驱症状和一种主要器官症状时。
预防过敏性休克措施
预防过敏性休克的措施为明确致病诱因,提供避免过敏原的特殊指导;患者随身携带过敏原提示卡;教患者使用肾上腺素笔,并使其保持在有效期之内;每年须重复指导;再评估使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抗抑郁药必要性。
造影剂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应选择适宜的造影剂(非离子型、低渗型造影剂)、进行皮肤试验(仍有争议)。预防用药适应证为既往发生过轻度造影剂不良反应,对食物和药物发生过中度、重度过敏反应,哮喘患者。正在使用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患者不应做免疫治疗和皮肤试验。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