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在门诊经常会有患者以咽痒、咽部异物感就诊,偶尔还诉有暗色痰咳出,怀疑自己是得了肿瘤,但大部分经检查最终诊断为慢性咽炎。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本病极为常见,在对健康人群的查体中慢性咽炎的诊断率可高达80%,且本病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在门诊经常会有患者以咽痒、咽部异物感就诊,偶尔还诉有暗色痰咳出,怀疑自己是得了肿瘤,但大部分经检查最终诊断为慢性咽炎。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本病极为常见,在对健康人群的查体中慢性咽炎的诊断率可高达80%,且本病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病理上分类
慢性咽炎从病理上可以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干燥性咽炎、慢性变应性咽炎和慢性反流性咽炎。
各类慢性咽炎的症状相似,且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痒感、异物感、灼热感或干燥感等,中医把那种咽不下去吐不出来的感觉称为“梅核气”。常在晨起时出现刺激性咳嗽伴恶心,可有颗粒状藕粉样分泌物咳出,当剧烈咳嗽导致黏膜出血时,咳出的分泌物可带血丝。慢性反流性咽炎可伴嗳气、反酸。
但是,慢性咽炎多无吞咽疼痛及吞咽障碍,这是与其他疾病鉴别的关键症状。
咽部检查
慢性咽炎患者咽部检查敏感,张口压舌易作呕。慢性单纯性咽炎的黏膜呈斑点状或片状慢性充血,咽后壁有少许黏稠分泌物附着;慢性肥厚性咽炎的咽后壁上有较多颗粒状隆起的淋巴滤泡,慢性充血散在分布或融合成块;慢性干燥性咽炎的咽黏膜干燥、萎缩变薄,色苍白而发亮,其上常有黏稠黏液或有臭味的黄褐色痂皮;慢性变应性咽炎的咽黏膜呈苍白水肿状,常伴发有变应性鼻炎;慢性反流性咽炎表现为咽后壁充血、淋巴滤泡增生,较多黏膜红斑,可并发杓间区黏膜水肿、声带息肉等。
鉴别诊断
从病史及检查所见本病诊断不难,但须注意除外其他全身性疾病(尤其是肿瘤)。下咽癌和食管癌早期可仅表现为咽部不适,逐渐会出现吞咽困难,因此对中年以上患者,尤其是男性吸烟患者,在出现咽部不适时应做详细检查。此外,茎突综合征、舌骨综合征等均可有咽部不适感,可通过X线检查或触诊与慢性咽炎相鉴别。长期咳嗽患者需要除外咳嗽变异性哮喘。
治疗
目前对慢性咽炎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预防发生或复发比治疗更重要,我们在门诊经常告诫患者慢性咽炎要“三分治,七分养”,这包括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除烟酒、调整饮食结构;积极治疗急性咽炎及 、鼻、鼻咽部慢性炎症;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接触粉尘和有害气体;治疗全身性疾病以增强身体抵抗力等。
西医治疗
慢性单纯性咽炎 可用硼砂溶液等保持口咽清洁,含服喉片有一定疗效,局部涂抹复方碘甘油或5%硝酸银溶液有收敛及消炎作用,超声雾化也有助于减轻症状,一般不应用抗生素治疗。
慢性肥厚性咽炎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对咽后壁隆起的淋巴滤泡进行局部理疗,包括化学药物治疗、激光烧灼和射频治疗等方法,但是仍易复发。
慢性干燥性咽炎 一般处理同上,但不可进行局部烧灼,可内服小量碘剂以促进分泌增加,改善干燥症状,服用维生素A、B2、C、E可促进黏膜上皮生长。
慢性变应性咽炎 避免接触各种变应原,应用抗组胺药及肥大细胞稳定剂,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等。
慢性反流性咽炎 需要长期(2个月以上)大量(20 mg,bid)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注意餐后应多保持直立位,夜间睡眠时应取头高位,睡前3小时避免进食热茶、咖啡或饮料,不要穿紧身衣和束腰带等。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咽炎为虚火上扰喉痹,多因脏气亏损耗伤津液虚火上炎以喉,可采用中医药疗法、针灸治疗及拔火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慢性咽炎的治疗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认为中西医结合效果更好,此外,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慢性咽炎症状缓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链接
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多为咽部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咽部淋巴组织也可被累及。
急性咽炎发病原因多为原发性,但更多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诱因多为着凉、受冷或遭雨淋后皮肤及上呼吸道黏膜局部血管收缩,处于缺血状态,白细胞减少,如果时间过久,局部抵抗力减弱,外界的病毒或细菌则乘虚而入引起发病,或者原来寄居在上呼吸道的病毒、细菌趁机繁殖增多而引起发病。此外当全身抵抗力降低,例如酗酒、疲劳、长期重度吸烟、营养不良、体质衰弱等都容易引起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其病原为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以及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多经过飞沫传染、直接接触、包括手的污染、食物污染都可引起感染。一般起病急,成人以局部症状为主,先是出现卡他症状,包括频繁的喷嚏、流清鼻涕、咽干、灼热、发痒,继而出现疼痛。严重时可影响进食,气候可引起频繁干咳等,通常持续3~5天即可痊愈,体弱或原有基础疾病者,症状甚至可持续7~10天。 (何权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王军 叶京英 肖洋)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