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

抗生素治腹泻,亦可致腹泻

作者: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忆鲁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2-03
导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主要是指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引起的腹泻,同时也包括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导致的腹泻,为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39%。

关键字:  抗生素 | 腹泻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主要是指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引起的腹泻,同时也包括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导致的腹泻,为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39%。

  AAD发病可在抗生素应用4~10天出现症状,但变异很大,最短的在服药4小时即可发病,部分患者甚至在抗生素已经停用1~2周后发病。

 inserted image

点击看大图

  临床表现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解稀便2~3次/天,持续时间短,停用有关抗生素后,腹泻可自行好转。

  结肠炎患者腹泻次数较多,可以合并肠道机会菌感染(如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等),大便可出现红、白细胞,易被诊断为感染性腹泻而不断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其结果导致抗生素与腹泻形成恶性循环,病情发展,甚至死亡。

  伪膜性结肠炎指在结肠黏膜有伪膜形成的特殊类型,死亡率高达15%~24%。

  诊断标准

  腹泻的患者应首先排除:① 各种类型的感染性腹泻;② 肠道器质性疾病;③ 肠道功能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等;④ 胃肠道手术后1年内。

  诊断标准:在使用抗生素后发生的腹泻已排除以上情况,若同时有肠道菌群紊乱证据,则诊断AAD基本成立;若不但有肠道菌群紊乱证据,而且出现大量机会菌变为优势菌或检出特殊病原菌(艰难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感染证据也是诊断AAD的有力证据。

  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检查

  一般病例无异常发现,较严重的病例可出现白细胞或红细胞,继发真菌感染时也可直接发现病原菌。

  肠道菌群失调的检查

  肠道菌群紊乱是发生AAD的基础,检查包括:① 大便涂片革兰染色观察法,以估计总细菌数、球菌和杆菌的比例是否失调,有无真菌等,并由此判断肠道菌群紊乱程度;② 肠道各种细菌定量培养法。

  针对继发细菌感染的检查

  组织培养法(CCNA)被公认为是检测难辨梭菌毒素的金标准,但是CCNA费时且复杂,故在临床实施困难。目前检测大便毒素A、B则成为快速诊断的主要手段。

  其他相关检查

  多数AAD结肠镜检查并无特异性,但在伪膜性结肠炎患者可见病变遍布全结肠,偶有侵犯小肠;肠壁附有2~5 mm大小的斑块状假膜,有时可融合成更大的黄白色或黄绿色假膜,其间黏膜完整,外观可正常,也可红肿,脆性增加。需特别指出的是在对危重患者进行肠镜检查时,有引起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

  伪膜性结肠炎患者行腹部立位平片时见结肠扩张、结肠壁明显水肿、结肠袋扭转,偶在侧面见到假膜突起。腹部CT可见结肠壁增厚,达10~15 mm,形成特征性的“手风琴征”。

  治疗及预防

  治疗

  第一,应立即停用抗生素或调整为窄谱抗生素。

  大约22%的病例在停用抗生素后3天内临床症状缓解。

  第二,可补充益生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AAD主要是由于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益生菌制剂可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通过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刺激作用可健全保护机制。常用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的制剂。

  第三,必要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可输注白蛋白、静脉丙种球蛋白、血浆等;补充微量元素,避免肠道进一步损伤;尽量避免使用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

  第四,必要时针对AAD中特殊细菌感染治疗。

  对于中度以上及症状持续的患者,予口服甲硝唑或万古霉素;对于念珠菌感染者给予制霉菌素、氟康唑等治疗。

  预防

  全科医师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尽量选用窄谱或AAD发生率低的抗生素;可同时使用益生菌制剂预防AAD;尽可能避免使用对肠道有损伤的检查和治疗。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