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质量需“内外兼修” 本科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质量和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目前很多医学院校也开始逐渐采取将《全科医学概论》列为必修课、延长课时、尤其延长社区或基层医疗实践的课时等措施。但这些都是“外形”的强化,该如何扩展其“内涵”呢?
提高教育质量需“内外兼修” 本科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质量和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目前很多医学院校也开始逐渐采取将《全科医学概论》列为必修课、延长课时、尤其延长社区或基层医疗实践的课时等措施。但这些都是“外形”的强化,该如何扩展其“内涵”呢?
首先,借鉴国外经验是重要策略之一;同时,还需重视教学改革之前的调查研究,根据未来全科医生的任务制定出国家性或区域性的全科医学本科教育目标,然后再由各个医学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形式及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需“转变思想” 全科医学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也不是若干课程的叠加,而是各种医学与非医学知识与技能完美结合,以及各种综合能力在临床应用的学问。这就揭示了在本科教育阶段,全科与专科之间的知识并无明显区分。
近年来国外一些医学院校和医学教育专家开始提倡一种“以社区/全科医学为中心”的本科生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鼓励医学院校尽可能多地增加具有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背景的带教老师在各门课程中的课时比例、增加医学本科生在全科诊所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习和实习的课时。在这种“以全科医学为中心”的本科生教育模式中全科医学的临床技能、全人照顾及整体健康管理思维是每位医学生进入二级专科规范化培训(包括全科和各种专科的规范化培训)前都必须掌握的,也是所有医生(包括全科和各种专科医生)在行医时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和思维。
提高教育质量需“因地制宜” 目前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还无法实现,因为这需要以优秀而实力雄厚的社区/全科师资为基础。但医学院校仍然可尝试从现在的课程中进行改进。例如将全科医学课程的理念融入各个相关学科中,在相关课程中增加全科服务环境下的案例,也可加入全人照顾、咨询的理念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全科医学有潜移默化的了解,帮助其接近全科医学。
链接
•规范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完善临床医学基础教育。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要以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培养为主,同时加强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着重强化医患沟通、基本药物使用、医药费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改革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2012年起,新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全科方向)要按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要求进行培养。要适应全科医生岗位需求,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摘自《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